一汽通用瞄准世界第一否认导入GMC |
2010年09月13日 17:07 来源:中原汽车网 作者:中原汽车网 |
在推出“解放501”轻卡小试牛刀后,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通用”)开始在国内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9月2日,在合资公司挂牌刚满“周岁”之际,一汽通用总裁狄德威在北京宣布了一项新的扩产计划,即旗下哈尔滨工厂由年产6万辆轻卡扩产至10万辆,加上云南曲靖工厂,一汽通用明年在华产能将增至20万辆。
不过,对于一汽通用将于下半年制定出导入通用商用车品牌GMC的说法,狄德威明确予以否认,“现有的产品仍基于一汽集团轻型商用车。将来,我们也会考虑从通用汽车引入部分车型或技术,具体计划将根据市场情况而定。”
“我们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的轻型商用车企业。”虽然在中国的事业才刚起步,但并不妨碍狄德威向记者袒露自己的雄心。对于他和站在他背后的通用而言,借助一汽这块跳板进军商用车,在战略上已经取得了主动。
一年收获
狄德威很满意这一年来的成绩单。通过完善售后网络和改进物流系统,一汽通用零部件供货的及时率已经从此前的50%逼近90%;另外,在通用工程师协助下,一汽通用合资公司挂牌仅5个月后,就推出了首款轻卡产品——解放501。
作为一款“具有战略意义”的车型,解放501同时在哈尔滨和曲靖两地工厂投产,不过狄德威并没有给解放501制定庞大的销售计划。相反,考虑到新产品出厂前仍需要经过严格的质检流程,狄德威只允许解放501在批量投产的第一年 “限定生产”5000辆。
“我们的目标是让解放501在使用过程中令客户满意。”一汽通用希望先通过品质改善和价值提升,形成用户口碑后再逐步占领市场。
为了及时搜集来自市场一线的意见,狄德威在去年11月挑选全国13家经销商组成了 “经销商委员会”,后者通过每月例会的形式向企业反馈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
引入通用汽车符合全球标准的产品开发流程和生产制造体系,是狄德威对一汽工厂进行“通用式”改造的开始。而一汽也正好借助通用这个新合资伙伴的“外援”,重新整合了旗下生产资源,并着力提升企业的体系竞争力。
虽然一汽的轻型商用车有一汽云南红塔和一汽哈尔滨轻型车厂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轻型商用车一直以来都是一汽的短板。在产销规模上,一汽轻型商用车低于福田、东风、江淮和江铃,排名全国第五。
借助于通用合资重启轻型商用车项目,一汽很快将云南红塔和一汽哈轻整合进了合资公司。在合资公司成立的当年,一汽通用产销规模就从合资前的6.6万辆猛增至9.4万辆,行业排名也上升至第四位。一汽通用的下一步计划是,推进两家工厂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销售调配,以此降低零部件采购和生产成本。
通用的算盘
在一汽通用总裁职位上任职一年中,狄德威所做的大多是诸如改善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等不易被外界察觉的 “幕后工作”。由于合资公司成立至今仍未宣布导入通用品牌和产品的计划,以至于有不少媒体误认为通用这个合资伙伴仅仅是一汽雇用来的一个外国管家。
根据去年8月底双方签署的合资协议,一汽通用是一家典型的合资企业:中外方股东各占50%股比,注册资本为12亿元,投资总额达20亿元,其中一汽是以旗下哈尔滨和云南曲靖两个基地的土地、厂房和设备出资,而通用汽车以技术和现金出资。
而在高层人事架构上,一汽通用沿用“中方任董事长、外方主导运营”的做法也暗合了业界“潜规则”,并冀望以此平衡中外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
公开信息显示,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亲自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则担任副董事长。具体管理方面,通用派出通用中国商用车研究部总监狄德威担任总裁,常务副总裁则由一汽派出的刘立岩担任。据悉,刘立岩曾担任哈尔滨轻型车厂厂长、一汽轻型汽车公司党委书记。
“在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市场营销、质量控制和财务管理等合资公司的关键岗位上,都有通用的相关人员参与。比如,在质量提升方面美国人主导,而在销售方面主要由中方负责人主导。”一汽通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借鉴通用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验,对于提升一汽通用“软实力”至关重要。
作为交换,通用最大的收获则是:借助一汽这块有力的跳板,成功切入到了潜力巨大的国内商用车市场。“去年全国轻卡销量是150万辆,我们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80万辆,在全球很少有这么大的市场增量。”
狄德威承认,中国轻型商用车市场前景广阔,但是“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
据悉,在通用商用车的产品线中,高端轻客和皮卡居多,而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轻卡产品则几乎没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导入通用品牌和产品之前,狄德威要先将合资公司生产、销售和售后体系提升至符合通用全球水准的水平。
|
关键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