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至上的角度出发,即便将大多数中小客车企业排除在外,也并无不妥。
新年伊始,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团聚的天伦之乐中,美国便给中国零部件产业敲了一竹杠,声称将对输美汽车零部件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包括对引擎、汽车电子设备、轮胎等相关产品。这也让商务部不得不在发出紧急风险警示,提醒各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好预防措施,从而也让中美之间的贸易再度迎来“多事之秋”。
据美国议员表示,美国现在有50个联邦州,共有160万个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制造业,从2000年以来,已经丧失了40万个工作岗位。
然而,事实真是美国政府所说的一样吗?其实,中国零部件并未导致美国政府所说的贸易逆差。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次美国政府叫嚣的根本原因,是奥巴马政府在大选之年拿中美贸易说事,作为拉票的工具。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零部件产业出口中,合资、独资零部件的出口量占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70%;自主品牌企业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但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绝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并且,合资、独资企业的零部件产品主要出口到OEM市场,自主品牌企业主要出口到售后市场。
其实,这并非美国政府第一次向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下手。早在2009年,美国政府便对我国输美轮胎实施了“特保”,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的税率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而这一次,美国制造业联盟则将矛头扩大,对准了我国整个零部件产业,想一锤子打死整个零部件产业。可以说,中美关于汽车零部件的贸易战规模已经全方位的提升。
从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面临部分国家“双反”调查,可以说是其成长过程又一次必需迈过的坎,是其成长之烦恼。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这种“欲加之罪”,就是要尽快实现“由大到强”。
最近10年,便是中国零部件经过培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拥有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处于“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较为粗放。而这一阶段的产品特征是物美价廉,竞争力强,容易对原有的行业格局造成冲击。
这种模式,在现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发展疲软的情况下,必然会成为对方的说辞。如果未来要摆脱这种贸易摩擦,我国零部件产业则需要继续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同时,强化对出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对外贸易手段的灵活性。
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