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车不赚钱,修车赚钱”成为汽车流通行业从业者的共识,但是潜力巨大的汽车后市场却因长期散乱差而遭遇无法做大的尴尬。
上周,在“2012中国汽车消费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涛表示,该协会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拿出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
不过,相关企业却对此并不乐观。北京某连锁汽修店负责人高松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售后市场利润的确高,但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等待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已经好几年了,今年出台估计够呛。
利润将转移后市场
车市进入“寒冬”之际,后市场却一片春意融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于元渤近日公开表示,售后服务的利润是整车销售利润的三倍,预计中国汽车后市场到2012年将增至约4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9%,而到2016年将突破7000亿元。
新车销售增速放缓,正在催生中国的汽车经济由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型,汽车经销商大多已意识到汽车后市场消费将迎来高峰期。
中国正通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后市场负责人刘加兵称,经销商新车销售的利润在下降,未来汽车经销商的出路是以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为基础,打造金融保险和汽车改造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中,整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而50%至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
而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额中,整车制造商的占比约为43%、配件占37%,而服务的比重过小,经销商零售占8%、服务仅占12%。由此可见,汽车服务市场上升空间巨大。
业内专家更是预测,目前中国首次购车比例高达80%,一旦中国的首次购车比例下降到50%,“汽车后市场”的容量将会更大。
外资公司已经盯上这块市场,博世已在国内建立500多家汽车维修店,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经销商“黄帽子”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直营店和加盟店数量增加到500家,美国通用汽车集团下属的维修连锁企业AC德科目前已在国内主要城市布局。据不完全统计,至少30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有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
面对众多外资企业抢滩登陆,国内的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汽车后市场。北京驰耐普、正大富通、中车汽修、车爵仕等连锁企业相继崛起。
国家发改委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汽车用品与改装技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总量达到4300亿元,2012年汽车用品市场总量预计将突破5500亿元,汽车用品行业经销企业超过十多万家。
有媒体做过粗略统计,在汽车用品市场,车载汽车产品利润率为50%左右;车蜡、座椅垫利润为90%~110%;车用香水的利润率更高达500%。
不过,汽车后市场至今尚无一家占有较大市场优势和消费者认知度的全国性知名连锁品牌,企业发展面临着诚信危机、行业标准缺失、人才极度缺乏等诸多困境。
乱局待规整
“4S店在售后这块利润很高,我的货跟4S店货源一样。”高松称,单以脚垫为例,同样的产品,在品牌4S店里,标价1000元左右,而在他的连锁店里,只卖600元。而汽配城、路边汽修店里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价格也有高有低。“看着差不多样子的脚垫,卖100元的也多得是。”
价格混乱是汽车后市场一大突出的顽疾。一方面由于汽车消费者对相关产品认知度不高,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更重要的是汽车维修方面的法规和标准极不健全,整个国内的汽车后市场处在一个法规真空状态。
据记者了解,在汽车配件领域,连行业性质的指导规范都没有,而在汽车美容、汽车用品领域,更是标准全无,无论质量标准还是定价标准。
“之前各方对于汽车后市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家没有政策扶持,行业又缺乏统一的标准,正规企业在混乱的市场中很受打击,汽车后市场并没有随着汽车市场的壮大而产生规模效益。”高松对记者坦言。
零部件销售、售后保养缺乏规范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汽车后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表示,汽车后市场的产业结构过于分散,急需调整,但“整个行业的规范和业态整合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