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而就在汽车已大范围进入寻常百姓家,消费者本该充分享受汽车生活的同时,新车的质量问题却成了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上周公布,汽车产品过去一年内被投诉8840起,比2010年增加20.8%,涉及148个汽车制造商(含轮胎制造商)、596个车型。而其中购买时间在1-2年的新车投诉量最高,约占三成多。
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公布的 《201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提车3个月内出现问题的车辆投诉占到总投诉量的一半,特别是在磨合期内就出现质量问题的新车,投诉所占比例占到了约31%。而新车一年内出现问题的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八成之多,这都说明产品质量确实存在问题,有些甚至是车辆本身的设计缺陷。
笔者分析发现,造成新车质量投诉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推新车速度过快,导致新车的质量稳定性呈下降趋势。2011年,国内上市的新车和改款车加在一起就超过上百款,平均每3天多就有一款车型投放市场,新车上市之频繁让人目不暇接,但新车型出现的种种问题随之增多。按照正常的产品投放周期,从车型设计到生产出样车,至少需要3年以上时间。样车出来后,各种不同项目的整车测试,起码要大半年时间。如果推出新车的速度过快,显然会造成质量监测和再完善环节仓促,进而影响新车质量的稳定性。另外,更有某些企业发展较快,一年为推多款新车,造成在产品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
其次是销售目标过高,导致新车质量管理欠佳。前两年汽车厂商对市场的预期太过乐观,销售目标定得比较高,所以加快了生产节奏,很多生产线是在已经扩产的基础上再加大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超常规了,这对质量难免有冲击。同时有些企业在制造环节放松了生产标准的管理,忽视了质量监控。
其三是配件不佳,影响新车质量。目前很多整车企业的生产线较长,这就给零部件供应带来了问题。一家整车企业有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如果对零部件供应缺乏监控手段,配件的质量就难以保证,这也会影响整车质量。也有车企为节省新车成本,转而选择价格更低的配件,如果质量把关不严,显然将拖累新车口碑。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其实输赢往往就在于细节,在任何一个细节上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一款新车的成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新车质量问题投诉增多,也与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提高有关。近两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容忍度降低了,哪怕花几万元买辆车,也要求保证车辆的高品质。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环境的成熟,各大汽车品牌在造车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新车的质量水平也日趋同质化。目前确实该到了给汽车挑些小毛病、严把质量关的时候了。只有这样,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同时,如果各大车企都能努力去发现新车的小缺陷,而及时地加以改进,把“零缺陷”的造车理念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中国的汽车产业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由于国内缺乏关于汽车产品退、换的法规,消费者实际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买车容易修车烦,退换难于上青天”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高速发展的市场与滞后的消费维权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汽车社会中不可回避的突出矛盾。汽车“三包”应该成为回应民意的“必答题”,不能再拖或是绕着走。可以借鉴国内汽车召回相关规定的升级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