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上汽向MG豪掷千金,令这个一度没落的英国品牌脱胎换骨。2007年投放的MG7看起来过于陈旧了,与白色展厅里时髦的MG6、MG3,尤其是新款MG5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上汽打算在本月末发布这款全新车型的售价,正式向同级别的销售明星—日产骐达和大众高尔夫发起挑战。“搭载1.5VCT发动机的MG5售价在9万-12万元,下半年还将发布1.5升涡轮增压车型。”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告诉记者。
全新MG5发布在即
抢占最大市场
即便摘掉那个八角形logo,也能轻松辨识出上汽赋予MG新的家族脸谱—由MG logo投射出的两条锐利行线,配合以蜂窝状前格栅,车身的线、面都由logo处弥散开来,疾速贯穿全车。英国人Tony William对此功不可没,他在2005年加入上汽英国设计团队,是Roewe550、MG6、MG Zero(MG3概念车)、MG3 以及MG5 概念车的设计总监。为了不断为作品寻找中国元素,Tony一年中的6个月都在中国度过。不过,MG5出自Tony的英国同事Carl之手,他赋予了MG5比高尔夫长出72毫米的轴距,以及低至0.28的风阻系数。
MG从没放弃过对运动风格的追求,工程师们为MG5搭载了1.5VTi-Tech智控正时高效能发动机,其集成了多点燃油喷射和多角度连续可变正时技术,有效降低发动机摩擦损失并提升燃油经济性。而真正让MG5向大众高尔夫发起挑战的是1.5升HYPERBOOST超增压发动机,中国的年轻买家一直对此类被称为“小钢炮”的涡轮增压技术情有独钟,搭载这一引擎的MG5将于下半年发布。另一方面,配置相对低端的一款MG5则是日产骐达的有力挑战者,蒋峻告诉记者。
上汽乘用车公司的高管唯一需要担心的是,MG5的造型设计过分鲜明前卫,他们可能不得不放弃一些追求沉稳的买家。事实上,2009年发布的MG6已经让该品牌焕然一新,但其业绩始终不敌更为大众化的荣威。2011年,MG品牌共售出4.81万辆汽车,其中MG3为2.16万辆,MG6的销量为2.51万辆,而荣威品牌同期卖掉了11.27万辆,与MG5同一平台的荣威350业绩高达6.37万辆。
上汽显然希望MG5也能成为该品牌的销量支柱。“一般来讲,国内A级车市场占整个汽车细分市场的40%,这个市场是所有厂家品牌都要布局的最大的市场。我们认为一款年轻运动型两厢中级车比较适合MG品牌,同时可以抢占最大细分市场。”上汽品牌与产品规划总监刘涛称。
革新行车传统
上汽相信新一代消费者已经显现,企业希望成为下一个行业领袖,以及开发可以令行业脱胎换骨的新技术。被称为“iVoka”的inkaNet智能行车系统已成为上汽乘用车新的技术明星,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创新风头一时无两。在蒋峻看来,智能行车系统将会成为该公司别具差异化的竞争力,眼下,没什么比对车联网创新尝试的成功更让这家年轻公司惊喜的了。
“在2011年整个的运作当中,荣威350的车主中40%以上消费者选配了智能网络行车系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也证明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非常高。”刘涛告诉记者,在差异化的竞争上荣威已经领先。
把这一领先优势复制到MG品牌显然是个明智之举。“inkaNet系统对各个年龄层用户都有吸引力,30岁以下偏爱产品的科技感,30岁以上的则看重对行车生活的实际帮助。”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志鑫在一次内部经销商会议上说,“上汽作为智能网络行车系统的先行者,今后所有车型都将加载inkaNet。”
事实上,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智能车载信息系统的竞争从2002年就已经展开。丰田于当年8月发表了通过3G通信网络向车载导航系统提供音乐内容及电子商务交易等的信息服务“G-BOOK”,而本田随后发布了“Internavi Premium Club”,日产则将类似的系统定名为“Carwings”,通用的同类产品“On Star”三年前在北美的用户就已超过500万人。整车制造商相信这能使他们的产品更具魅力,不断更新的车况报告还将提高买家的满意度,同时可能削减企业的保修支出,因为车主可以更早地获知其汽车的健康状况。但迄今为止,竞争对手在该领域仍未能匹敌上汽提供的人性化应用。iVoka更像是一场革命,其比苹果公司的Siri更早应用了中文语音识别并融入汽车应用,借助创新彻底改变传统行车体验。
强势的自主品牌
很少有人会否认上汽荣威、MG树立自主品牌市场地位的功力。“上汽目前的产品阵营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包括B级车、A级车的全部车系。”蒋峻称,“不论是造车水准、服务水准,我们和合资品牌都在同一水平,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把握比合资企业更加准确。”
调查显示,MG品牌知名度在2011年已迅速提升到84.4%。从品牌熟悉度来看,MG在2011年已达到50.7%,明显领先于其他自主品牌,甚至超越了部分合资企业品牌。“无论荣威还是MG,都将竞争对手锁定在国际汽车品牌和合资品牌。”陈志鑫这样描绘其2015年的中期愿景。“在第二个五年发展中,上海汽车的新品质量应该能够与丰田、大众等国际品牌的同级产品比肩。换言之,上海汽车要力争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汽自主品牌要成为强势品牌。”
但在2011年每况愈下的市场份额让中国汽车业开始担忧那些本土品牌将不得不面临存与亡的考验。获得增长的是大众、通用、日产或是现代起亚,它们在通过投放高档汽车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在垂涎低端市场,5万元的新赛欧和8万元上下的新阳光更让本土制造商举步维艰。就连被公认为领头羊的上汽乘用车公司也没能在去年躲过业绩高速增长的戛然而止,该公司试图以全新的产品布局摆脱销量暂时停滞的困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突破20万台,基本上增量会超过25%。”蒋峻告诉记者。与券商预测的市场反弹时机恰好吻合,2012年被上汽乘用车公司视为集中爆发的“产品年”。
全新一代荣威750被该公司高管视为关键的转型之作。“与现售款相比,新一代750将摒弃罗孚的旧有平台,应用通用汽车的最新Epsilon II全球化平台,其更能诠释荣威‘品味、科技、实现’的品牌主张,并深化与MG的品牌差异。”
上汽乘用车公司一位高管告诉时代周报,“除MG5以外,公司同年还将投放荣威550的改款车型,MG6和荣威350的中期改款设定于2013年,将于2014年发布的AS21—A级紧凑型SUV则已经进入了重要的选型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