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一家汽车工厂成立50周年时都会迎来盛大庆典。然而,对年已半百的欧宝波鸿工厂而言,它迎来的是可能遭到关闭的噩耗。该工厂前发言人格拉芙感叹:“如果关闭工厂,就让波鸿陷入黑暗吧!”3月31日,欧宝工会警告称,如果关闭波鸿工厂,则母公司通用汽车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虽然通用欧洲总裁兼欧宝CEO施特拉克不断在媒体面前声明工厂不会关闭,尽管通用许诺将遵守劳工合同,2014年年底前不会关闭任何工厂,但眼下,通用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案正是关闭两到三座工厂,因此,“(通用在欧洲)没有任何一座工厂能确保绝对安然无恙。”
在德国,波鸿工厂已经点燃了欧宝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让欧宝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又是什么使这个曾经的欧洲第一大汽车制造商连续13年亏损,累计金额更是达到130多亿美元之巨,甚至一度面临被甩卖的窘境?
中国有句古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话放在欧宝身上再合适不过。
事情要追溯到1929年3月17日,欧宝缔造者奥贝尔家族出于对德国经济不稳固的顾虑,在确定通用汽车不改变欧宝品牌后,与时任通用总裁斯隆签署并购协议,将公司80%的股份卖给通用。双方看似皆大欢喜的“联姻”,却为83年后欧宝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欧宝与通用的强强结盟,曾缔造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令人瞩目的产业奇迹。得益于通用强有力的营销网络,1931年德国出口汽车中的77.6%出自欧宝。二战时期,虽然欧宝工厂在历经盟军轰炸后被毁殆尽,但在通用扶持下很快从战争废墟上复兴。
1962年,欧宝品牌诞生百年之际,全新的波鸿车厂完工,延续战前型号生产的新一代Kadett A也宣告问世。此后,欧宝历史上的许多经典车型,都在不同时期书写着车主与座驾之间最亲密温暖的记忆。然而好景不长,在通用介入下,欧宝渐渐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虽说通用没有改变欧宝品牌,但美国人的拿来主义还是让后者逐渐变味了。
20世纪60年代末,充满美式风格的轿车如Commodore、Kapitan等,在通用干预下进入欧宝工厂。时任通用总裁科尔似乎没料到,这些大排量的嗜油怪物,一遇到石油危机就会马上“倒地不起”;况且,欧洲人也不太喜欢这些体型巨大又耗油的美式轿车。直到此时,欧宝方面还认为,此举仅仅是母公司的一次失误。
接下来发生的,想必欧宝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自身完全沦为通用的棋子和研发工厂,就在欧宝研发人员努力地设计创造之际,通用已准备好坐享其成。
进入21世纪,在雄心勃勃的新总裁瓦格纳推动下,通用进行了全球平台整合,欧宝在其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通用汽车现有的新一代共计3个全球性乘用车平台:Gamma、Epsilon和Delta平台,实际上都来源于欧宝。
然而,欧宝本身的定位愈加尴尬,不论产品还是市场,都被通用高层“画地为牢”,局限在欧洲。尤其是在市场萧条时期,欧宝没有任何海外市场可以为其分担风险,由于根据地欧洲车市已近饱和,欧宝能做的仅仅是看天吃饭。
有人不禁发问:“欧宝这么棒的车,为什么不在中国生产?”事实并非如此,欧宝对于通用贡献更多的领域,恰恰正是中国市场,尤其是国人熟知的别克品牌。
可悲的是,在通用中国着力打造别克品牌的同时,欧宝逐渐被边缘化。对于通用来说,它依然重视美国本土品牌,欧宝只被视为别克车型的输出者。譬如,正是得益于欧宝Insignia车型,别克新君威才能诞生,进而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
这让欧宝淡出了国人的视线,并且在3年前通用“瘦身”时险遭贱卖,颇有些“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意味。要知道,当年被通用兼并时,欧宝还是欧洲头号汽车制造商。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用现任CEO艾克森一边叫嚣着通用深陷欧洲“泥潭”,另外一边却是通用中国掌门人甘文维信誓旦旦地预测,“2012年欧宝在华销量将从2011年的5000辆增长到5500辆!”人们不禁嘀咕,通用高层该不会不知道去年中国一共卖了多少车吧?
无独有偶,今年欧宝一度传出希望与上汽合作,在中国市场发展,但迫于通用从中作祟,该计划已然石沉大海。 此前,通用以知识产权为借口阻止了北汽对欧宝的收购,一方面,通用担心这会在中国构成对通用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通用也不希望自己的技术防线被撕开。
“欧宝是当地经济的脉搏发生器,这次冲击将导致成百上千的人失去工作。”获悉波鸿工厂将被关闭的传言,一位欧宝员工不无忧虑地说。相比之下,同样拥有百年历史的斯柯达,即使仅剩一个品牌,在大众汽车手中仍然闪烁着波西米亚水晶般的光芒。曾在汽车界颇具声望的欧宝,一点点成为只属于往昔的历史印记,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一份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