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也是一种企业负担 |
2012年04月06日 14:55 来源:中原汽车网 作者:中原汽车网 |
在计划生育的中国大陆,笔者有同学借道香港生了二胎。当笔者的同学聚会讨论是否生二胎的话题时,绝大部分同学的观点仍然是不生。大家普遍认为,“不生”并不是没地生、养不起,而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教育,不能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的确,生孩子只是一系列责任的开始。养孩子不仅仅需要金钱,更需要父母的时间和精力。
记忆中,笔者见过孩子最多的地方也许就是南泥湾,就是那首歌中唱到的“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延安致富示范区。那时,笔者到了当年三五九旅驻扎的那个村子,笔者并没有看到遍地的牛羊,而是看到了遍地的孩子。这个小山村的孩子都是一群一群的,大多光着脚。
记得当时笔者随团到访一个窑洞之家,黑洞洞的窑洞里有几个高高低低的孩子赤脚站在地上,正盯着我们一群人。当我们在炕上坐下后,惊奇地发现,除了地上站着的几个孩子,在床上的角落里居然还有两个孩子!地上的孩子光着脚,床上的孩子光着屁股,面对这间几乎没有什么家当的窑洞,笔者一行都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想起来那个口号:“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的确如此,这么贫困的家庭,为何要生这么多孩子?生下他们,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光着屁股、光着脚吗?
正如中国人“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国内许多汽车企业也秉承了这个观念,有的企业甚至还表示“产品线多,就像‘多生孩子,打群架’一样”。
不过,孩子对于打群架的需要,也许在封建社会的冷兵器时代里才有用。那个时候人们需要用体力打架,人多势众确实能占据上风。然而,“多子”在现代中国已经更多的成为一种负担。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线的迅速扩张,也许并没有产生积极效应,反而使销售额面临下降的局面。
假如把产品比作孩子,企业比作父母,那么,企业在是否进入新领域、研发新产品的时候,同样也不能仅仅考虑“钱”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想到,生下孩子,有没有精力抚养。仅仅投资到位,企业却没有足够的精力、没有合适的团队来运作,这个项目就很可能会成为“留守儿童”,得不到更好的关爱与发展。
另有一些老总认为,之前投入的产品很成功,如法炮制再开发一款新产品也会一样成功。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前者是他们投入全力运作的产品,而后者虽然有了成功经验,却缺少了投入的精力,因此,很多新投入的产品都无法复制之前产品的成功。
现在,做重卡的公司,想拓展业务做轻卡;做轻卡的公司,想拓展业务造重卡。很多企业有了牵引车,还要有自卸车、载货车,甚至是各种专用车。同样,在客车领域,生产中型客车的公司也想要跻身大型客车市场。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像苏州金龙和中通客车那样成功,特别是一些没有技术来源的公司,在大规模投入样车和艰苦的市场开拓后,往往便销声匿迹,回归到原来的经营领域。而一些以公交车见长的公司投身公路客车后,发现投入大而效益差,也选择了退出。
事实上,通过尝试,有些公司已经意识到这种“广种”不一定能够“广收”。比如有的非主流重卡企业在进入牵引车市场后,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顺利,现在已经基本不做牵引车,只专心做工程车。
不知道企业是不是非要尝试一下,才能甘心打消扩张的念头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是不是更要深思熟虑,再决定要不要进入某领域呢?要知道,生孩子容易,但养孩子并不容易,它不仅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家长用心教育。假如生而不能用心养之,那真的不如好好地把一个孩子养大。
在能力不足的时候,生一大堆孩子,不但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样也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企业也一样,如果企业进入很多新的市场领域,研发很多新的产品,在前期推广上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最后又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退出,如此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作为企业的决策人,能不能在决定之前仔细想想,企业目前真的需要那么多“孩子”吗?今后真的能够对这些“孩子”负责任吗?真的能够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吗?真的有精力照顾这么多“孩子”,而不是让他们对企业甚至对社会造成负担吗?
作为一家成功的、有责任感的企业,如果不能为新的市场领域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还是不要急于投入吧!做好现有的产品,也许比投入新产品能产生更好的效益。
|
关键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