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1日报道 《21世纪》:您认为中国汽车在现阶段是否有可能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周方裕:中国出口到美国首先要通过当地法规。从实践经验上看,中国汽车企业不仅要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法规标准,而且还要经得起考验。其次,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与国内市场等新兴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大部分都是分期付款,对车的购置成本并不敏感,反而对二手车的残值要敏感得多。
美国消费者一般会计算这样一个公式,买一辆新车的成本减去残值,然后除以使用年限,就得出年均使用成本。也就说,如果年均使用成本差不多,美国消费者会选择更贵的车。而中国的汽车虽然便宜,但目前中国汽车的残值来看,与合资产品仍有差距。
《21世纪》:您觉得韩国和日本汽车的海外之路对中国汽车的借鉴意义在哪里?
周方裕:韩国汽车早在1970年代就进入美国,但直到最近七八年前才被美国市场接受。而197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的日本汽车,虽然赶上了美国发生能源危机的好时机,但起初也是通过卖给以学生为代表的低端车市场,才逐渐依靠可靠性和耐用性获得美国市场认可。
《21世纪》:从日本和韩国成功进入欧美市场的经验看,您觉得我国自主品牌要在发达国家立足,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
周方裕:我觉得还是质量的可靠性耐用性。技术含量的高低是其次,只要达到法规要求,到了客户手里,最关键的是可靠性耐用性,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能经得起长期考验,才能培养起消费者长期的信任,产品本身的价值就提升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只有踏踏实实提升质量,才能有机会在发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1世纪》:国内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启动了收购海外豪华品牌,如吉利收购VOLVO;或打造独立中高端品牌,如奇瑞与量子合资打造的量子公司等方式,借此来实现国际化,并提升自己的品牌,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周方裕:VOLVO本身就是国际企业,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讲,吉利收购VOLVO以后,就顺理成章成为国际化企业,奇瑞量子还要由时间来考证,也需要通过产品来逐渐获得认同,同样需要持久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和时间来证明。
说到借此提升品牌,我并不这样认为,包括VOLVO、路虎等国际公司,还是自己原来的班子在运营,虽然从股权上可以收购,但并不能把品牌转换成自己的。但有一点,因为与国际公司的强强联手,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实力的认可,肯定会比此前提升,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可以抓住这个契机,顺势推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21世纪》:从您多年帮助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经验看,您对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现状是如何评价的?
周方裕:我认为出口仍然有点无序竞争。我国汽车出口的主体太多,有500家左右,平均每一个企业出口不到1000辆,而且出口国也比较分散,目前出口国包括全球210个市场。从目前的情况看,当你在海外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时,很快就有同行推出同质化但便宜得多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仍然激烈。中国汽车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各自为战,为了争夺订单,同室操戈,相互压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使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受损,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