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车市的持续下行和国家政策层面的频频吹风,行业兼并重组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重组消息不断的福汽集团,再次处于了风口浪尖。
不过,在当下的汽车产业环境下,重组应有不同的思路。
对于政府来说,推动产业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要求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对于当前我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兼并重组带来的提高产业集中度,更多的是数量的简单累加,并不一定会带来规模效益。原因很简单,就整车生产来说,布局分散,平台不一致,再加上我国汽车企业的研发并不具备整合其他企业的实力。
这就要求汽车的兼并重组,在政府的主导之下,还需遵循产业的规律。就目前而言,既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也能带来规模效应的重组,应该是着眼于梳理外资关系的重组。
在我国的产业布局中,外资关系是一条活跃的主线。目前,大部分跨国车企都进入了中国,甚至不少的跨国车企,按照我国产业政策的规定,用足了两个合资的名额。这种“一拖二”的合资,使跨国车企在中国两个合资伙伴的博弈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曾表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的政策越来越对国内企业不利。他提出,应该暂停外方在中国“第二家合资企业”的申请审批,对在华已有两家合资企业的外方车企,要求他们进行资源整合。
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让跨国企业放弃这种利益的博弈并不现实,而可能发生在具有同一外资关系之间的汽车集团的重组,不失为进行这种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目前重组传闻正 盛的福汽集团,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对于福汽的重组,目前传闻之中有三个主角,分别是北汽、广汽和东风汽车。而恰好福汽的三个合作伙伴,戴姆勒、三菱和台湾“中华汽车”,分别和上述企业存在着合资关系。
之前业内人士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北汽、东风和广汽对福汽的重组意愿,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外资方的牵线搭桥和推动,体现了外资方希望理顺国内合作伙伴的想法,从而推动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在2009年福汽的重组谈判中,曾经提出了北汽重组福建戴姆勒和广汽重组东南汽车的设想。这个设想虽然最后因为福汽集团退出重组而不了了之,但理顺外资关系的脉络却很清晰。
如果最近再次传出的福汽重组,能够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进,那么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不失为一个积极的探索。不仅能实现国家要求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而且还能进一步梳理目前复杂的外资关系,减少“一拖二”合资模式带来的资源损耗,也能提高中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同时,这种思路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也获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