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正值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然而上月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6月份及上半年的国内乘用车产销量及库存数据,却让人有了九月授衣的寒意。2012年上半年狭义乘用车批发增长仅为8%,创下了近四年来的新低,自主品牌的产销量更是遭遇到重创。上半年销量为1,873,343台,市场份额下降到29%,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在乘用车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自主发展之路就显得更举步维艰。
更为严峻的是,从短期看这一现象似乎没有改善的可能。主要原因一是自2010年底三项汽车市场刺激政策取消后,近年经济大环境的不佳造成国家财政负担严重,致使新的国家级的汽车市场刺激政策的出台几无可能。其二,因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堵车现象以及人们对城市空气质量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加入或者正在考虑限制购车。其三,燃油价格三连降后,8月10日油价的再次上调到7元以上,显然会抑制价格敏感型的潜在车主购车冲动。其四,合资品牌汽车定价策略的下沉,特别是推出的合资“伪自主品牌”,从一定程度上抢夺了原属于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以上的几个因素无疑让本已不景气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在本人看来有两点最为重要。首先,政府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必须落到实处。虽然国家提了大力发扬自主品牌汽车的口号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优惠政策少之又少。同时政府政策导向还应尽可能避免发布不利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坏的政策。一如北京广州等地的限购令,明明是政府资源配套缺位造成的城市道路拥堵责任却被转嫁到车企上来。日本东京还有香港这些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不比北京国内城市少也没见他们出台什么限购令。
二如错误的鼓励和支持合资品牌公司搞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让合资品牌公司将自己准备淘汰退市的车型换个马甲,减配再贴上一个所谓的自主品牌Logo后再降价与自主品牌竞争,帮助合资品牌的外方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挂上启辰标志的日产颐达,挂上思铭标志的本田思域,挂上理念标志的本田思迪等等。试问,发展这种所谓的自主品牌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有何益处,相反,合资品牌公司正在借政府政策之手开始完成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另一场绞杀。
可是话虽如此,但是要靠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一己之力来改变政府政策导向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政策不给力,那只好国货当自强。在自主品牌草创初期,只要成功山寨一款国外成功车型,然后配以一个本土亲民的价格,那么便是成功的第一步。奇瑞QQ山寨雪佛兰Spark,比亚迪F3山寨丰田花冠,这两者堪称自主品牌成功的典范。QQ和F3的持续热销,时至今日依旧为奇瑞和比亚迪提供着不小的现金流,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虽然这一做法在法律方面存在着不少争议和风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品牌野蛮生长的态势的确也是当时最正确不过的选择。
然而随着乘用车市场的车型日益丰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让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挑剔。好看的外观和低廉的价格不再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底盘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个性化的操作体验等等。仅仅靠山寨的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技术积累薄弱,不具备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恶果开始显现,自主品牌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开始求变。
吉利汽车,自07年开始实现“技术吉利”的转型,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10%到研发中,而在2011年底完成了“技术吉利”第一阶段转型后又提出了“品质吉利”的二次转型。昔日这个“造老百姓买的起”的以低价为导向的吉利已经逐渐摆脱了低质低价农村专用车形象,在与众多合资品牌竞争的市场上牢牢占据着乘用车市场份额十强的位置。
如果说吉利作为最早起步的自主品牌具有先发优势,那么出道较晚的力帆汽车也不甘人后。2006年才推出第一款以富康车型为蓝本的力帆520的力帆汽车,在2012年上半年累积销量近7万辆,业绩同比增长15.4%。远超市场平均6.5%的销量增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亮点。力帆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并非偶然,其实从去年开始力帆汽车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增长速度。一个后来者如何实现后来居上的超越?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曾给出了这个答案“力帆主要是靠创新成功,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
第一个宝是创新”。力帆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实验室认可的力帆技术研究院。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在所有国家级技术中心里位列前茅,各项专利全国排名第二。可以预见的是,自主品牌市场已经不再是一片可供野蛮生长的处女地,过去十多年自主品牌汽车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这片土地的拓荒。要想在这么一片肥沃的土地上长出丰盛的果实需要更大的付出才能实现。继续山寨无异于靠天吃饭,只有持续性加大研发力度,实现品牌的自主技术创新和质量转型,才能将未来的命运掌握在各大自主品牌乘用车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