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中国乘用车销售实现11.30%同比增长的背景下,日系车却逆市下挫,销售同比下降2%,成为唯一负增长的车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分析称,日系车销售增速低于其他车系与钓鱼岛问题不无关系。有业内专家进一步指出,日系车近期表现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产品、技术更新慢,失去了原有优势,出现销售负增长很正常。
现场 优惠不少 日系车仍少有人问津
与客流熙熙攘攘的欧、美、韩系品牌汽车4S店相比,日系车在上周末度过了近几个“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中最清闲的两天,尽管车价已经优惠了不少。
上周六上午9点半,一家英菲尼迪店的销售顾问王佳按习惯提前半小时等待约好10点到店试车的邱先生。10点25分,王佳致电邱先生时,对方告知他不再考虑该品牌车型了。对此,王佳并没感到意外。“这已经是本周第七个爽约的意向客户了。”他告诉记者,“现在的促销力度很大,可还是不能吸引买车人。”
在奥迪4S店内,张先生正在向销售顾问了解Q5的提车日期。“原本想在帕杰罗或奇骏之间选一个,现在不敢买了,怕被砸,怕加油站不给我加油。”张先生说,“十一黄金周高速路不收费,想买辆SUV自驾游。”
一家位于南城的进口三菱4S店原本就门可罗雀,上周末的展厅内更是格外冷清。记者推门进入店内,只见几辆展车旁的销售顾问神情落寞,并不主动上前进行车辆讲解。普通员工表现如此,老板的工作热情也高涨不起来。朝阳区一家东风本田4S店的老总索性于上周开始了他的欧洲游。他原本是要等十一黄金周过了才去的。趁着他离开,该店的多名员工也休起了年假。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销售需要热情,日系车的销售员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情绪表现更加明显。他说:“卖车热情不高也不是消极怠工。”
数据 车市向好 日系车销量逆市下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8月,中国乘用车生产122.85万辆、销售121.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00%和11.30%。对此,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认为,目前车市整体形势向好。
统计显示,8月,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了25.40万辆、15万辆、11.08万辆和3.24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84%、12.31%、9.09%和2.66%。与去年同期相比,8月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增长了26.5%、19.9%、13.0%和4.21%。
然而,一直高居销售增幅前列的日系车却在车市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出现了负增长。据统计,8月日系乘用车共售出22.69万辆,销量同比下降2%,仅获得18.62%的市场份额。以上数据不仅让日系乘用车成为8月中国车市中唯一销售负增长的车系,其市场份额更与德系车进一步拉大——7月时,德系车以20.41%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日系车(7月市场份额为19.81%)。
据日本共同社9月6日报道,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表示,各日系制造商在中国的8月新车销售业绩均不佳,因为“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特别是户外宣传活动的取消影响了促销。”
专家 更新缓慢 日系车销售受挫“正常”
在崔东树看来,日系乘用车在8月出现的负增长“很正常”。他认为,国人采取非暴力方式表达爱国热情可以理解,日系企业也需要反思销售负增长的综合原因,应加速新品和技术的导入,融入本土化的发展。
紧凑级车占据了国内乘用车销售的最大份额。近期,北京现代推出的朗动、上海大众推出的新朗逸都迅速成为紧凑级车的销售大户,而日系品牌在该级别的新品推出速度及数量都不及德系、韩系品牌。
日系车引以为傲的节油优势也正在隐退。别克品牌即将在10月向市场投放1.4T车型,大众将TSI+DSG的“黄金组合”进行到底,福特也在力推Ecoboost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匹配。这些新技术都可在实现节油的同时不丧失动力优势。
相比之下,日系车不论在产品投放的节奏上还是技术更新的速度上都较其他系别车型慢了许多。J.D.Power发布的报告显示,受上述分析影响,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车型购买意向率从2009年的32%下降到了2012年的24%,对欧系车型的购买意向率则从2009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