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国内某经销商集团旗下宝马4S店拖欠员工工资的事件被媒体热炒。作为一家知名经销商集团,又是著名豪华品牌,在年关将至时曝出拖欠薪资的消息,这条新闻具备吸引眼球的几个要素。而且,拖欠工资就是不让人生活,会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大事,确实值得关注。
我注意到,在媒体的报道中,纷纷把话题引向经销商的生存状况,以及渠道现金压力向下游员工转移等行业层面。甚至还有媒体把此事与另一品牌经销商去国外一掷千金放在一起对比,以得出不同品牌经销商遭遇冰火两重天的结论。
作为流通协会的一员,我很感谢媒体对经销商领域所发生事件的关注。不过,在我看来,在宝马经销商欠薪事件上,一些媒体的解读有点过了。宝马经销商拖欠员工工资,更多是个道德问题。而将其与行业生存状况扯到一起,更像是在为这种拖欠工资的行为找个理由,找个借口。如此解读,大可不必。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内汽车经销商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车销售利润空间逐渐受到压缩;一些厂家为追求销量,加大扩张网点的力度,使得同品牌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厂家一味压库,导致缺乏话语权的经销商压力激增,未完成任务而陷入降价的恶性循环;越来越多城市加入限行、限购行列,使得不少经销商在由“新车销售主导”向“售后服务主导”的转型中经历阵痛……
以上种种因素,都使战斗在一线的经销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汽车流通协会也在为不断协调经销商与厂家之间的矛盾、营造更加和谐的上下游关系而持续努力,相信今年大家会看到更多成果。
然而,前面提到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属于整个汽车经销商群体,为何欠薪事件只在这家宝马经销商上发生?难道宝马经销商的日子比自主品牌经销商、比日系车经销商更加艰难?
要知道,自主品牌近两年上有合资品牌和合资自主品牌不断挤压市场空间,下有限购政策催生消费者“一步到位”买更高级别车型的市场需求变化。日系车经销商更是在消费者的冷言恶语、“非暴力”甚至“暴力”的不合作中艰难度日。据我所知,在压力之下,经销商退网、转品牌的事件并不是个案,但为何独独宝马的这家经销商爆出欠薪事件?
退一步说,就算某些经销商的利润水平确实一落千丈,员工薪金早已在财务核算时计入成本支出,也没有临时拖欠的道理。因此,我想,其中的核心原因恐怕不是市场不好、竞争加剧等听起来合情合理的“深层次”原因,仅仅是经营者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对比一下欠薪事件更多的房地产行业,每年春节前都是建筑工人讨要拖欠工资的高峰,是房地产行业利润太低么?答案显而易见。
欠薪事件的最新进展是,这家经销商集团的CEO和COO已出面予以解决,也算是有个圆满的结果,令人欣慰。不过,一家每年流水超过十几亿元的经销商集团,拖欠70万元左右的员工工资,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房地产的事我管不了,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流通行业里,还是希望以后别再出这种道德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