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前六月则销售356.6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继续下滑。
今年1到六月份,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866.45万辆和866.51万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产销破千万折射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自主品牌面临巨大机遇。在国内乘用车产销增长明显的同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反而略有下降,这意味着虽然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的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与外资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杨巍是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一家奇瑞汽车的经销人员,他坦言,“这两年国产品牌没有2009年前后卖的好了,库存压力不小。”
杨巍或许说出了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和经销商的心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9年-2010年汽车产业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小排量、价格亲民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在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阶段性高点45.6%。
伴随汽车市场回归平稳增长以及鼓励政策的集中退出,自主品牌在2011-2012年增速出现显著回落,市场份额也滑落至2009年前的水平。
中银国际证券汽车分析师胡文洲认为,在快速发展期,自主品牌汽车取得规模上的显著进步,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部分自主品牌在早期粗放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分追求量而忽视品质和服务、急于推新品、盲目扩产能等。因此,在2011-12年整体市场回归平稳理性时,自主品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就逐一显露。
“产品、技术、品牌、售后服务、高端人才等内部因素是影响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会长梁华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自主下探、刺激政策减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越来越多的限购城市出现等外部因素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也在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方面下功夫,包括长城、奇瑞、吉利等知名自主品牌车企都已建设或正在建设具有领先水平的碰撞安全实验室,持续加强安全技术研发软硬件上的投资,提高汽车安全设计水平。
胡文洲等分析人士表示,在内部自身问题和外部冲击的双重作用下,多数自主品牌企业正在积极应对,进行内部整顿和战略转型,暂时放弃原先对销量、市场份额及排名的过度追求,而将目标转移至以提升品质、优化服务、加强技术等方面,部分自主企业的转型调整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