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车网转:最近有媒体哀叹,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甚至有媒体报道一些自主品牌车企靠政府补贴维持利润。分析原因,有人认为首先是政策不给力,其次是合资车型的价格下探。也有人认为政策层面应该给予民族品牌适当保护,政府官员要带头坐自主品牌车,消费者不要对汽车品牌过于挑剔。
在中国,汽车产业完全由政府主导,因此产业政策作用似乎被神化,所以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企业只是寄希望于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几乎所有的汽车产业研究论文都非常推崇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政策,认为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有完善的汽车产业政策。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我们也有大量的产业政策,我们至今还有25%的关税、对外资进入的种种限制、越来越严格的审批办法,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力度是很大的。但是为什么自主企业在竞争中还是非常被动?
最近,在第一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韩国汽车工业专家赵哲介绍了韩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演变情况。他认为,韩国汽车产业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是安排形成一种适当的经济规模与竞争结构,从而形成竞争的环境,绝对的市场保护与保护特定的企业反而会妨碍企业成长。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规模非常小的时候,政府确实采取过市场保护和产业整合措施,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完全放开进口市场,目前关税已经降到8%;上世纪90年代以后解除了对外资的限制。赵哲指出,目前韩国政策已转向对汽车工业限制,这个所谓的“限制”其实就是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等。
韩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开始就强调国产化,而真正国产化的关键是自主开发,没有自主开发就没有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性。在这方面政府要求具体,但是没有资金支持;而企业也确实真抓实干,因为这是竞争的需要。现代汽车一开始采取的是购买技术的方法,在发展上就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上世纪80年代设立了60亿美元开发基金,扩建了研究所,扩大技术队伍,实现了“完全技术自主”的目标,到1990年8月开发出自己的汽车发动机和车身。
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产品大量出口海外,但由于质量没有控制好,导致品牌受损、信誉下降,韩国汽车为此遭受了沉重打击,他们付出了十几年的时间才逐渐恢复产品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2004年,现代汽车的质量评价得到了和日本车一样的水平,现在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当然,现代汽车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自身优势主要还是产品和质量,品牌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这正是其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日本的学者们也不大看好产业政策,有的人甚至认为:正是由于1963年“特振法”被废弃,才有了日本汽车产业后来的繁荣。汽车工业发展应该以自主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为指导思想,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避免过多的干涉和限制。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还是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靠政府保护只能获得局部和暂时的市场,让消费者满意才能在市场上有长久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