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车网转:畸形的攀比心理令厂商、经销商在自觉不自觉中都患上“豪华病”。
汽车经销商在建店规模上的攀比心理盛行多年。厂家对新入网 的经销商往往在规模上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是豪华品牌。似乎门店越大、装修越豪华,越能符合品牌的身份地位,经销商也因此蒙蔽了双眼,盲目追风。虽然一些经 销商对“大而全”的模式心存顾虑,但因为市场中厂家的主导地位,经销商不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甚至为了献媚厂家而提高标准。也有些经销商受豪华品牌“吸 金术”的蛊惑,自觉陷入规模化的“优越感”中。
车市增速虽然放缓,但经销商的渠道扩张并没有因此慢下来,反而一些豪华品牌将主要精 力投入到渠道扩张中。奥迪在完成300家网络目标后,已将2013年的网络目标增至400家;宝马、奔驰一直拟定每年新增35家至40家经销商。与此同 时,新增经销商常常冠以“最大”、“最豪华”、“旗舰店”等宣传字样,但令人惊讶的是,很短的时间内这些优越性又会被竞争对手所取代。经销商跟风而上,将 新店建造得越大越好、越豪华越好,全然不考虑自己所能承担的投资风险,也全然不顾及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
为了考验经销商的实力,豪 华品牌经销店上亿元的建店成本、上亿元的流动资金已成为准入门槛。而销售辖区、建店规模、业绩考核却又不得不符合厂家制定的游戏规则,这使建店初期,投资 人不得不承受沉重的经营压力。畸形的攀比心理令厂商、经销商在自觉不自觉中都患上“豪华病”。
与轿车进入家庭汽车利润从暴利走向微利一样,目前不少豪华品牌也正在经历着利润的大幅下降,对于投资高达数亿元的豪华品牌经销店而言,要收回投资成本并非易事。缺乏对市场真正了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规模超出了市场需求,最终成为经销商发展的桎梏。
今年以来,豪华车告别了前几年高达50%的增幅,单车利润也出现了大幅下滑,车企不断转移的库存压力更令4S店运营模式遭受考验。不少经销商预估,新店投资回报周期将延长至6年或更久。
多 数厂家是不会考虑到经销商层面,对于它们而言,网点的增加直接对应的是销量数据的增长,而渠道扩张已被认为是弥补淡季业绩下滑的重要“利器”。同样,也有 汽车厂家不走寻常路。沃尔沃汽车近期启动的新渠道战略就是要走出豪华品牌渠道发展“大而全”的套路。为了实现厂家、经销商、客户的长期共赢,厂家与有实 力、有经验的经销商达成战略合作,形成大网带小网的“网中网”格局。
其实,这种的发展模式最早出现在中低端的自主品牌中。为了应对客户分散与单车利润过低等问题,“少商家、多网点”的思路就已经在吉利、长城、长安、五菱等自主品牌渠道发展中得以应用。
在 国外市场,寻找规模较大的4S店通常会选址较偏远的地方,兴旺的商业街中通常只用来做售车的门市店,而维修网点则以快修模式四处分布。虽然这些门市店规 模、豪华度与国内4S店稍逊一筹,但用户体验却不差分毫。不仅会更加追求店面的质感,在服务流程的执行上也会更细致体贴。因为面积不大、人员减少,经销商 反而更有利于控制盈亏平衡点。所以与豪华与经销商规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小而精”的经销店也可以同样品出豪华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