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车网转:北汽此次重组昌河的“准入门槛”并不高,但是北汽集团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后期投资成本
尽管比传言中的签约时间整整晚了一个月,但北汽与昌河之间的重组大戏仍旧赶在了今年年底之前落下帷幕。
日前,北汽集团发出公告称,北汽集团已就重组昌河汽车一事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了签约仪式。此次重组后,北汽将持有昌河70%的股份,剩余的30%则由昌河汽车的新托管者——江西国控持有。
此前,昌河汽车曾归属中国长安,在国内汽车集团的竞争梯队上,长安与北汽的排名分列第四、第五。
据悉,在北汽内部,其早已将长安视为必须要超越的“眼中钉”,尤其是在长安将其生产基地布局在北京之后。
因此,在此次北汽入主昌河之后,北汽集团代总经理张夕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颇具意味地表示,重组昌河对北汽来说,不仅有助于北汽在南方市场上的拓展,而且在规模扩张任务上,“北京市政府对北汽的要求是尽快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只是目前,北汽集团的自主业务已拥有了近十个基地,但自主业务却处于起步阶段,而昌河汽车的资产又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微型车及小型车,在这种情况下,以规模为目标的扩张行为是否能有助于北汽未来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昌河二嫁
尽管身为地方国企,但北汽却在近两年的跨区域重组中担当起了急先锋的角色。
资料显示,近年来,北汽已在重庆、广州、湖南、河北等地相继通过收购重组的方式建立了生产基地。而今年6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又向外界坦言,北汽今年下半年在国内至少有一个并购大动作,顺利的话会有两个,而且一定会是国企。
随后,8月7日,北汽并购的一只靴子落地。徐和谊与镇江市人民政府签下了兼并重组镇江汽车制造厂的协议,宣布将投资150亿元,把镇江打造成北汽的华东基地。紧接着,北汽与昌河正在谈判重组的消息也开始在坊间流传。据悉,徐和谊曾多次到访昌河汽车,10月,徐和谊在北汽集团表彰大会上宣称“北汽收购昌河的工作已进入尾声”。一个月后,北汽正式入主昌河。
根据北汽方面的公告,北汽此次重组昌河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初期北汽集团仅以8000万元便获得了昌河汽车70%的股权。不过,尽管进入成本很低,但是北汽集团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后期投资成本。因为根据协议,到2017年年末,北汽集团与江西国控一起投入约130亿元,实现昌河50万辆整车、30万台动力总成的产能,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末,双方股东将再投资140亿元,将新昌河汽车打造成具有100万辆整车、90万台动力总成产能的生产基地。
事实上,北汽与昌河并非首次结缘。2008年时,徐和谊就曾谋局昌河汽车。当时,徐和谊将昌河汽车总经理蔡速平挖到北汽控股担任副总经理之后不久,就曾对外界透露会参与重组昌河汽车。只是,种种原因下,此事最终未能成行。
20091+1>2”的整合效应。作为被重组方,昌河具有浓重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革命精神”,这导致中国长安派出的管理层与昌河汽车原有人员之间融合不成功,长安也未能实现让昌河三年扭亏的承诺。
双方的矛盾在2012年1月达到顶峰,彼时,长安谋划将昌河铃木整合至长安铃木,并将原昌河铃木的生产资质转移至刚成立的长安马自达,这引发了昌河汽车的大规模的停工事件,形势一度惊心动魄。
可以说,从那时起,昌河就去意已决,而长安也失去了对昌河的实际掌控。昌河开始默默地寻找新的接盘者。
北汽产能新布局
目前来看,昌河与北汽之间既是再续前缘也是昌河二嫁。只是,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北汽集团掌控的昌河汽车却已经不是中国长安时期的昌河汽车。因为在中国长安掌控的时期,昌河汽车包括了景德镇基地和九江基地,以及合肥基地。但是,北汽接手后。作为中国长安退出的成本,合肥基地却被中国长安所保留,昌河汽车的资产已变为“拥有两大企业,分别为昌河铃木合资企业和昌河汽车;拥有景德镇和九江两大生产基地以及昌河铃木、昌河铃木自主、昌河汽车三大品牌”。据悉,为了避免重蹈长安的覆辙,北汽在重组昌河时曾许下三大承诺:引入车型资源、自主管理原则以及使昌河进入“百万千亿”企业级别。
而在北汽看来,昌河汽车在小型车领域的优势及其所拥有的合资企业也将成为北汽的新增长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北汽来说,并购昌河最大的意义或在于北汽可以借此实现与铃木之间的合作。
只是目前,铃木在中国的品牌及销量弱势也是有目共睹。这个以小型车见长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一直水土不服。由于资源不足,铃木甚至早就撤出了昌河铃木的具体业务层面,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长安铃木身上。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就在不久前的广州车展上,与铃木中国一同参展的长安铃木在发布SX4 S-CROSS的同时,一向重视南方市场的昌河铃木却罕见缺席。可见,在长安依旧强势的状况下,此次北汽介入昌河铃木,铃木是否会加强与北汽之间的合作,现在还尚难预测。
此外,坊间也普遍认为,此次北汽重组昌河,对于北汽与长安之间的排队争夺战也意义非凡。因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份长安的销量为183.71万辆,北汽的销量为164.77万辆,二者差距仅为18.93万辆,而昌河此时的一进一出,对于二者来说则可实现此消彼长。
只是,虽然从规模来说,北汽挑战长安的筹码已经具备,但考虑到北汽自主品牌目前的实际状况,其目前的激进扩张却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北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均处于起步阶段,销量并不多,产品也不丰富,研发经验及能力均不足,但北汽为自主品牌发展准备的基地却已近十个。北汽能否消化得了这样的产能布局?这也成为了业界的一大疑问。
据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西南证券(600369,股吧)分析师刘峰曾作出如下分析,他表示:“北汽庞大的生产基地储备,会给北汽自主的前期投入带来巨大包袱,如果自主销售不能跟上,很容易消化不良,为北汽的整体发展带来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