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通用在华汽车销量361万辆对比355万辆对比大众多出6万辆,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对于两家在单一市场年销量超过350万辆的汽车巨头而言,6万辆的差距不算大。特别是2015年大众“排放 门”事件在全球持续发酵,对其品牌力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还能够在中国市场紧跟通用,也显示出大众在华的强大实力。在此,笔者不是要对比大众和通用谁强 谁弱,而是要找到通用领先大众6万辆的原因在哪?
笔者认为,强大的本土化能力是通用战胜大众,也是战胜其他跨国公司竞争对手的核心要素。有人会问,大众进入中 国比通用早,其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也要强于通用,为何在本土化方面不如通用?笔者给出的答案是,正是因为大众多年来的强势表现,使其在中国市场有些自负, 在深入市场、紧抓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方面,做得不如通用。
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观察大众和通用在华合资企业的表现。去年乘用车企业的销量冠军是上汽大众,其销量突破 了180万辆。上汽大众的产品线较长,其中朗逸家族、桑塔纳、凌渡、斯柯达昕锐等车型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生产的,这些车型的稳定表现,成为支撑上汽大众 销量的重要力量。应该说,上汽大众的本土化研发之路走得较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如何在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巩固成果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改进产 品,成为上汽大众未来能否继续领先的关键。以目前的情况看,上汽大众在A级车上的布局很充分,但几款产品覆盖的市场有所重合。未来,上汽大众需依靠其本土 化研发能力,拓宽产品线,使每款车型的定位更清晰,提升单一车型的竞争力。
大众在华的另一家合资车企——一汽-大众的本土化研发能力则相对不足。2015年,一汽-大众的销量为 165.02万辆,从2014年乘用车企业的第一名滑落到第四名。有人会说,没有SUV车型是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对此笔者并不否认。但换个角度讲,一 汽-大众的新车型导入仍然要依靠德国大众,不具备像上汽大众那样的本土研发能力,是其迟迟无法填补SUV空白的真正原因。
再往深了说,不仅是一汽-大众没 有形成本土化研发能力,一汽集团旗下的一汽丰田和一汽轿车两大乘用车板块,同样欠缺这种能力。因此,一汽-大众在本土化研发能力上的缺失,显示出一汽集团 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不足。近期,一汽-大众的新年沟通会上,明确了今年不会有SUV车型导入,但企业仍会追求一定速度的增长,应该说,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 容易。
相比一汽-大众,同样是老牌合资车企的上汽通用,一直以来持续打造自身的本土研发能力。首先是上汽和通用共同 出资建立的泛亚技术中心,为合资企业的本土化研发能力奠定了基础。其次,这几年中,上汽通用深挖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雪佛兰赛欧,别克英朗、威 朗、昂科威等颇具中国特色的车型,并不断改进升级。2015年,上汽通用面对市场的压力,也有一些车型出现了销量下滑,但几款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销量不降反升,体现出本土化研发的价值。如今,雪佛兰赛欧出口海外市场多年,别克昂科威在2015年底也实现了对北美市场的出口,这表明上汽通用已成为通用全球体 系的重要力量,并成为在华合资企业未来发展的范本。
对于通用来说,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则有着不同的意义。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两大品牌五菱和宝骏,都属于 自主品牌。而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带动了通用在华销量的提升。去年,上汽通用五菱销量突破200万辆,五菱宏光、宝骏730以及新推出的SUV宝骏 560持续热销。五菱的成功源于企业能够深入市场,特别是深入三四五级市场,挖掘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打造相应的产品。
此外,就是企业扎实稳健的经营理念, 不盲目发展,不急于扩张。五菱的成功无论是对通用还是对其他汽车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去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步入“新常态”,未来车企主要竞争区域将转向三四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更深入 了解市场、更接地气,谁的本土化程度越高、能力越强,谁就能在中国市场成为领先者。
从目前的情况看,通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强于大众,未来大众若不能奋起直 追,2015年6万辆的差距或许会被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