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东风英菲尼迪将迎来第三位总经理,从目前已知的消息看来,在戴雷、武佳碧之后,出任总经理一职的将是曾在宝马中国市场及销售担任副总裁的陆逸。对这一任职情况,本刊记者致电英菲尼迪公关负责人,但未能得到回复。
有消息称,陆逸将于5月接替武佳碧正式出任总经理一职。在此之前,东风英菲尼迪与英菲尼迪尚处于“过渡期”内,但英菲尼迪方面未给出公开回应。不过,如果此次任命属实,那么东风英菲尼迪的三位总经理都曾在宝马担任过重要职位。
模仿宝马?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存心”,东风英菲尼迪和英菲尼迪在人事任命上十分偏爱具有宝马背景的高管,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感到十分疑惑。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坚决推进本土化的英菲尼迪需要一位熟悉中国市场的高管,来推进其本土化建设。
如果说是为了向宝马看齐,那么宝马这两年在华本土化进程其实并不算成功,2015年,宝马集团全球总销量达到224.75万辆,同比增长6.1%,连续第11年蝉联高档车市场的第一名。但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的销量同比增长则只有1.7%。
在宝马身后奋力追赶的奔驰,随着GLA、GLC等车型分别实现国产,其国产车型的销售增量已达72%,本土生产车型的销售占比高达67%,2015年同比销量暴增32.6%均来自高效、低成本的本地化生产,更不要说在中国市场遥遥领先的奥迪了。
宝马方面认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源于国产车型的投放。过去一年,宝马在华市场的低速增长,是因为宝马没有推出全新的本土车型。但从今年开始,宝马则会以每年平均1~2款车型的速度,不断加大国产车型的比例,从而实现与豪华车市场的共同增长。
同样,作为三线豪华品牌的英菲尼迪也面临和宝马同样的问题。时任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的戴雷曾表示,“2015年是英菲尼迪实现中期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也是国 产车型带动销量的关键年。按照全球战略规划,2018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要达到10万辆,其中国产车型占到一半以上。”但从去年的销量数据看,东风英菲 尼迪还未能达到其中期目标。
虽然英菲尼迪在品牌推广上不断地赞助《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极速前进》等电视节目,使英菲尼迪迅速在中国消费者中打响了名气,但是缺乏更多的国产车型成为英菲尼迪最大“顽疾”。
已知的英菲尼迪新车计划显示,今年只有首款国产车型Q50L将迎来中期改款,QX30L是否国产仍是一个未知数。
后动荡时代
既然国产车型的步伐追赶不上,那么就先加速本土人才计划。
今年2月底,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宣布刘智将接替许智俊担任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在此项任命实施后,刘智将成为宝马中国第一任中国籍总裁。宝马中国也向外界介绍称,刘智作为宝马中国第一任中国籍总裁,将是宝马在华管理层走向年轻化、本地化的标志性事件。
就这一点来说,英菲尼迪确实有向宝马“借鉴”的趋势,而英菲尼迪方面也曾对外表示,“需要一名熟悉中国市场的高管,最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推进本土化建设。”
那么无论是曾担任华晨宝马“操盘手”的戴雷,或是在宝马集团有着丰富任职经验的武佳碧,还是曾带领宝马在经销商网络发展的陆逸,“宝马系”无疑是能带领英菲尼迪实现本土化最好的选择。
目前英菲尼迪已经进入在华业务发展的快车道,但是资深人士却并不太赞同英菲尼迪一向“用力过猛”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并不太适合英菲尼迪的现状。在外界看来,除了本土化建设较为缓慢以外,英菲尼迪目前最大的的问题在于“话语权”的归属问题。
“合资公司外方占据了东风英菲尼迪的绝对‘话语权’,导致了中方在某些问题上的失控,”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东风英菲尼迪在合资双方融合上一直存在着较大 的割裂感,这在所有合资品牌中较为明显。英菲尼迪可以是一个进口汽车销售公司,但东风英菲尼迪必须是一个合资品牌,要平衡双方利益,才能对其产品和市场决 策起到有力的推动。”
所以选择“土生土长”的陆逸无疑是英菲尼迪合资双方在推动本土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重要人选。
3月初,英菲尼迪对外公布了2016年的品牌发展规划包括:年目标销量为5万辆,将会有六款新品进入市场,并进一步扩大产品阵营。着重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发展,同时经销商将在2016年扩网20到30家,并继续执行“4年/10万公里免费保修保养”的政策。
时任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的武佳碧曾表示,“英菲尼迪的全球战略不会因为人事变动而发生改变。策略不变,但是深耕细作,将继续宣扬‘敢爱’的品牌理念、维护好与经销商的关系,将企业战略落到实处。”
据悉,作为“过渡人”的武佳碧在陆逸入职后或将回调英菲尼迪位于香港的总部。被寄予厚望的陆逸是否能发挥其曾在宝马的“功效”还有待观察,只是在三个月内两度换帅的情况下,一位稳定而又能带其快速发展的“操盘手”才是英菲尼迪最为需要的。(来源:汽车公社作者:曹旻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