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势头可以用“迅猛”来形容,并且造车技术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汽车品牌,例如比亚迪、荣威、欧拉、北汽新能源等等。
有关新能源车补政策变化一直广受关注和猜测。网上流传着各种版本,这不仅跟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息息相关,对于厂家技术性调整也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2019年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的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将平均退坡50%,到2020年底前取消补贴,而地方补贴今年起就会全面取消。自6月26日起,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了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动汽车)的车主将不再享受地方政府的补贴。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补贴政策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提高了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高了整车的耗能要求;提高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要求。整体来说在技术性方面大幅度提高了门槛。政策补贴原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很好的刺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会导致产业的低水平建设。
从补贴最初开始,到现在“腰斩”式的下降。在这样的政策调整下,车企若想继续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自身的“实力”就要好好的考量一番了。
相较于那些等着补贴过日子的车企,积极发展求变的车企更值得我们关注。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采访时曾表示:“北汽目前立项的新能源车全部按照‘零补贴’标准研发。新能源车要想在产品竞争力上战胜传统燃油车,既不能指望政策一直输血,也不能仅靠车身、电池领域的小修小补,而是“要靠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面对新能源退补政策落地,不少车企选择了涨价销售,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市场销量有所浮动在所难免。但如果没有了补贴,消费者就不选择车款的话,厂家就该自己好好反思了。从长期发展来看,补贴政策的逐步取消,自然砍掉了一部分“蒙混过日子”的车企,不仅对新能源市场,对整个汽车市场也是优化作用。
新能源市场虽然算不上成熟,但也已算成形。究竟能否顶住压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与燃油车一决高下,这两年的发展决策尤为关键。希望我们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都可以积极应对,提升自身,不仅要走的远,更要走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