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企业必须慎重考虑中国策略
现阶段中国市场具有的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消费群体极具潜力的消费能力,对全球品牌而言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其对全球品牌的影响力已经初现端倪,而且这种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强大。不能在这样的市场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市场份额,那将是难以想象的。
200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达到80亿美元,消费人群达到总人口的13%。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的年增长率在20%左右。对于全球的奢侈品品牌而言,中国消费群体既年轻又有强大的消费潜力。60%的奢侈品都是由这一全体在国外购买的。Gucci集团行政总裁罗伯特说“2009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2008年仅中国内地富豪,就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汽车工业品牌必须慎重考虑、并明确自己的中国策略,认清中国市场的地位,制定切实有效的中国策略,这对企业的发展可谓益处良多,否则其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全球汽车工业品牌若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那将会使汽车品牌获得进一步壮大发展的机会;但如果缺席中国市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制定好的中国策略必须选择“贴近”中国市场
从当前各大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情况来看,2009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有所变化,动作明显加快而且更具合作性和针对性。如,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权,将轿车项目引入广西;让渡1%股权给上海汽车,与上汽一起策划对印度市场的开拓等等。福特汽车近两年在中国表现比较突出,2009年在中国设立了研发及工程中心,提出了“实现福特汽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战略演进”。我们知道一直以来,福特在华销售的车型均来自欧洲,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壮大,福特汽车也开始考虑在华研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并参与全球的研发。而克莱斯勒的处境就实在是堪忧了,或许有人会将其归结为金融危机所致,但实际上与其在中国之路的坎坷应该不无关系。克莱斯勒在中国也曾经辉煌,一度切诺基也是炙手可热,一车难求,然而就由于新车型跟进速度慢、管理松散、产品质量差和售价高等因素,使切诺基逐渐走向市场的边缘,从此一蹶不振。
再看日本车企,日本车企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态度,明显有个“前倨后恭”的转变。这种转变当然是由于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再加上中国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目前,中国市场俨然就是日本车企的利润中心,日系车在华南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日本车企也有不如意,就是其豪华车整体疲软,其原因很简单,由于进入中国的时机较晚,其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撼动占了先机的德系高端车品牌的市场地位。
德国大众汽车可谓在中国市场上占尽先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长期占据销量排行榜前两位,捷达、桑塔纳至今仍在车型销量前十名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市场从东北到华中、从华东到西南,无处不见大众之身影。在2009年,大众公布“南方战略”,强势插入了日系车盘踞的华南市场,大众计划将南方六省及自治区的年销量从目前的15万辆提升至50万辆,市场份额由2009年前10个月的12%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8%。
法国车的代表企业应该就是标致雪铁龙了,实在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来到”,似乎什么都明白,2009年其新总裁瓦兰就宣称:“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日本、欧洲、美洲市场都遭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而中国市场是全球唯一一个保持持续发展的市场。”口号很响亮,但就是没什么行动,或许是犹豫不决的个性,使其浪费的时间过多,错过了太多的机会吧,还有待观察。
由此看来,中国市场于全球品牌之重要性实在已经是不言而喻了,要想制定可行的中国策略,就必须主动了解中国市场需要的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是最好的。因此“贴近”中国市场、融入中国文化对跨国车企是非常重要的。未来,谁的产品最先“贴近”中国市场,谁就能掌握市场先机,谁就是市场的赢家,否则就只落得“孤芳自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