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河车网 > 外媒:世界主要国家汽车产业复苏情况分析

外媒:世界主要国家汽车产业复苏情况分析

2010-05-17 来源:大河车网
  据海外媒体5月14日报道,一年前全球汽车业还呈现悲观的局势,有关汽车业的报道普遍涉及破产,裁员和工厂关闭。而从5月全球各地汽车销售的报道情况来看,这一局面大有改观,汽车业似乎已经度过艰难的局面,各项统计数字呈现乐观局面。

  而事实上,汽车业的复苏不可盲目乐观,整体产业仍旧脆弱。

  最为汽车业界期待的指标来自中国和印度。4月份印度市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9.5%,创下近十年来最大增幅。分析预计今年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融资也将在增长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销售的增长主要来自小型轿车市场,该部分销量占据超过70%的总销售额。印度车企马鲁蒂铃木的国内销售量达到68668辆,同比增长22.12%,而韩国现代汽车和印度塔塔汽车集团的印度市场销量也分别达到28501和19762辆,增长分别高达28.15%和76.41%。然而印度汽车行业需要克服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对利润的侵蚀,同时还要面对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高利率所带来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2010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增长为33.2%,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71.78%的增长率,这一增幅呈现下降趋势。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市场在高增长时期遭遇困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表明,4月份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量为155万辆。该协会还预测,2010年中国市场全年销售量将达到1500万辆,同比增长幅度在10%左右。而与印度市场汽车销售情况不同的是,中国1.6升排量以下的3月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呈现2%的较小跌幅。目前该部分市场占汽车总销量的67%。中国最大的汽车厂商上汽集团4月的销量达到303800辆。

  日本也成功地跟上汽车业复苏的浪潮,除微型车外,日本市场轿车,卡车和巴士的销量增长34%达到2,22,095辆。不包括雷克萨斯品牌在内,丰田汽车销量达到113644辆,同比增长50%,继续稳坐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交椅。而日产和本田的销售量分别增长31%和13%。日本汽车业在过去数月呈现复苏的局面很大程度归功于政府的折扣和税务减免政策,预计这一增长还将在本财年持续下去。

  而对于欧洲市场来说,在4月份则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据西班牙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C)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西班牙汽车销量达到93637辆,同比2009年4月份的67214辆销售量,增长幅度达到39.3%。而德国则无奈地目睹其汽车业连续第5个月销售额下跌,4月份这一跌幅达到32%,销量仅259500辆。这一大幅下滑主要归因于不好的消费环境以及政府资助的促销措施的结束。同样,意大利的汽车销售也遭遇15.6%的跌幅。而英国政府的促销措施尽管已于上月结束,但英国市场还是实现11.5%的销售增长。而法国1.9%的增长幅度则明显低于上月13%的增长。

  北美地区则成功保持着其汽车销售的增长势头。根据汽车数据公司(Autodata Corporation)发布的数据,随着底特律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销售增长,四月份美国汽车销售量达到982131辆,同比增长20%。而在去年同期,美国汽车业正面临最严重的风暴,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面临破产危机。通用汽车由于正处于四大品牌转型时期,在所有汽车制造商中增长率最低仅7.2%。业内专家预计,借助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2010年的美国汽车销售情况将达到100万辆的增长量。在四月份,通用汽车借助183614辆轻型汽车的高销售量排名第一位,福特和丰田则分别以24.9%和24.4%的增长,分别为167283和157439辆的总销量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丰田之所以能在大规模召回的情况下实现销售增长,归功于其推出的刺激方案,包括提供零利率贷款和免费维修等举措。

  上述数据表明,汽车业正朝着复苏的方向前进,但显然情况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尽管美国和欧洲已成功地恢复汽车销售增长,但与几年前的最高销售额相比,这一数据还有一定差距。事实上,汽车业的复苏并非完全独立的增长过程,这部分地区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借助政府资助的销售刺激方案,而非经济恢复独立带来的需求驱动。上述地区的汽车制造商必须将重点放在推进技术替代研发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电动车虽然堪称未来的希望,但距离被大众普遍接受还存在相当距离。要实现长期发展,汽车制造商现在必须去创新以满足未来需求,而燃油效率和紧凑型轿车将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在亚洲市场,虽然汽车销量显得相当强劲,但相比西方它也遭遇独特的挑战。影响该地区汽车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和通货膨胀。而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加快发展步伐,两国需要在减少排放量上为满足全球标准进行大量投资,这笔长期耗资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这将反过来将使得汽车制造商在清洁技术上加大投资,毕竟在二氧化碳排放的谈判中,汽车往往不幸的成为第一个被开刀的产业。而部分新兴市场虽然不需要担忧其增长需求,但这类市场的独特性要求将为汽车制造商带来不少挑战,比如印度市场的消费者就更喜欢物有所值的高性价比小型汽车。这将导致在此特殊空间内的竞争异常艰难,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也会因此下降,而过高的进口关税也会成为汽车商进军上述市场的壁垒。

  期待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在中期进军印度市场并不务实,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提供小型发动机,推行小型车消费税回扣,使用涡轮增压技术提高功率和燃料效率,降低排放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虽然全球汽车行业目前已将经济危机置于身后,但各家汽车制造商都需为未来积极创新,这些改善点包括技术方面,生产和经营水平。目前,在令人乐观的数据背后存在着无法忽视的事实:汽车整体产业目前仍处于脆弱状态,要实现完全恢复还需较长时间。不同于过去的是,要确保未来的任何经济动荡都不会使汽车行业再度陷入危机,积极的投资将成为唯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