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河车网 > 该给“老年代步车”一个说法了

该给“老年代步车”一个说法了

2013-11-07 来源:大河车网

 

大河车网转:城市里的“老年代步车”越来越多了,尽管大家都说不清什么车是真正的“老年代步车”、应该在什么地方“代步”、“代步”的速度应该是多少。买家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这种车可以“不办驾照不上牌”。
 
 
  什么车算是“老年代步车”?中消协今年3月发出相关消费警示时表示,真正的老年代步车实际上是一种医疗器械,时速基本控制在5到10公里以内,并且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我们现在在城市道路上见到的老年代步车又是什么样子?以前数量最多的是外观山寨汽车的三轮摩托车,现在貌似正规的四轮电动车又成了主力。
 
  这些四轮电动车,最高时速都在40公里以上,这对于汽车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没有受过正规驾驶训练的老年人来说,绝对算是比较疯狂的速度了。
 
  这种速度,应该走哪里?如果走非机动车道,庞大的身躯加上倍增的速度,对于自行车来说如同狼入羊群,搞不好就伤到谁;如果走机动车道,三四十公里的时速又成为汽车的障碍,给本来就不畅的城市交通添乱。
 
  正因为搞不清应该走哪里,老年代步车就想走哪里就走哪里。有时候,它们混在自行车流里,有时候,它们出没在机动车道上,如果大爷们高兴,还会霸住快车道,看千帆过尽,享夕阳人生。
 
  因为没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交警见了老年代步车也是睁只眼闭只眼。《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只有一个原则性的界定,老年代步车,尤其是电动的老年代步车,算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谁也不好下结论。加上开车的好多是老年人,交警碰上开车的大爷,说深了不好看,说浅了不管用,也就懒得跟这种车较劲了。
 
  为什么没有明确的执法依据?因为这种车根本就是处在一种非法状态,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无法与现行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衔接。
 
  中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为他们设计一种专用的交通工具当然是好事儿。但这种车的尺寸应该是多大、速度应该是多快、应该走道路的什么位置、驾驶人要不要进行培训后领取驾照……什么事儿都没定,老年代步车就批量生产、批量上路了。
 
  现在打着“老年代步车”旗号的这些东西,因为不知道技术和安全上的水准如何,所以,是方便老人还是坑老人,也不好说。更可恶的是,厂商有意钻法律法规的空子,用“不用上牌照,不用考驾照”的口号来诱惑买家,一些没驾照的人图便宜省心,就出手买了这种怪胎。
 
  面对怪胎,交警一时没有回过神儿来,在管理上暂时网开一面,于是,老年代步车一时间逍遥法外,想占哪条道就占哪条道儿,想停哪里就停哪里,反正车没牌、人没本,交警看到了又其奈我何?
 
  老年代步车这种“跳出三界外”的状态,起了很不好的带头作用,一些原本该上牌照的三轮摩托车,也在车前车后挂个“老年代步车”的牌子,伪装上路。更有一批装备了汽油发动机的四轮车,外观做成跟电动老年代步车相似的样子,也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不用上牌照。
 
  看到老年代步车的这种特殊待遇,一些厂商还找到了别的机会,比如比如打着“内燃观光车”的旗号去卖汽车。这些车中不少是山寨车,而一些原本是正经汽车的厂商也来趟浑水,比如某品牌老款奥拓也挂着“内燃观光车”在市场上忽悠人。
 
  不上牌、不办证的诱惑太大了,不但可以省不少手续和费用,还不用担心被交警罚款。于是,一些买了正规汽车的人也打起歪主意,把自己的小车伪装成“老年代步车”。石家庄交警就发现经过伪装的比亚迪FO,把标识和外观简单改一下,就想冒充老年代步车。
 
  说了这么多“老年代步车”的不好,其实,“老年代步车”是个好思路,坏的是打着“老年代步车”旗号的无良厂商,以及不作为的有关部门。
 
  退休的老年人们辛苦了大半生,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赶上汽车普及的浪潮,很多人没有拿到驾照。等上了岁数,想考个驾照又比较困难,即便费力考到也开不了几年车了。再说,岁数一大,身体条件变差,开车风险也大。这种情况下,给老年人设计制造一种日常代步工具是一件大善事,平时开着出去买买菜、会会朋友、接接孩子都挺有用。但前提是,这种车不能是山寨车,技术上要完善、安全要有保障,管理上要能与现行的交通安全法规衔接。
 
  比如,这种车的尺寸应该严格限制,能乘坐两到三人即可;设计时速也不能超过20公里或30公里,可以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驾驶人应该接受基本的驾驶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并核发专门的驾照。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所谓老年代步车大都是山寨车,这些车厂原本是生产摩托车、三马子或是电瓶车的,这两年看到国家支持新能源车,就想办法在电瓶车的基础上把外观升级成轿车。不过,按国家新能源车的要求,这些车基本的时速和续航里程都达不到标准,车身工艺和安全等更是谈不上。车已经造出来了,虽然是山寨车,总是要卖出去的,于是,“老年代步车”、“新能源车”、“观光车”等等钻政策空子的名目就出现了。
 
 
  奇怪的是,这种处在非法状态的车,就那么大大方方地生产、大大方方地卖,工商、技术监督之类的部门也不管管;有些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地方产业的考虑,自己搞一套技术标准和地方法规,貌似要走正规化道路,实际上还是把山寨产品追认一下。
 
  交警部门也挺有意思,他们其实很清楚这种车是非法的,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基本就放任自流了。就像当年的助力摩托车和现在的电动自行车一样,非等到事态比较严重,社会呼声比较高的时候,才择机出手。
 
  所谓养痈遗患,该管的不管,后果却要老百姓自己担。如果技术和质量不过关,引发事故怎么办?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怎么算?现在不挂牌,将来要求挂牌的时候,由于手续不全上不了牌照怎么办?
 
  老年代步车面市已经有几年了,产业规模也在快速膨胀,但决策者为什么一直作壁上观,是该叫停还是该鼓励,该有一个明确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