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解放军四总部印发《关于军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措施》, 特别提到三点,也即是“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采购,选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清理和打击豪华假军车专项行动”以及“严格按编制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变相配备专车”。
前两项措施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期望的热点,分别对应民众比较期待的公车购买偏重自主汽车和治理特权车辆的行为,这些事件引起的舆论事件多次成为媒体焦点,在这次文件中能够同时提到,让人宽慰。第三项事件指的是中央政府关于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些措施,在这里强调也是应景的事。
关于军车的三项改革点,从出发点上来讲,自然没有问题,都是有利于军纪整治、有利于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如果才能将这个“正确出发点”理解透彻、并顺利执行下去,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简单分析三点。
第一、“军车自主化”属于多方共赢。
“军车自主化”和“公车自主化”有着很多共同点,一方面采购的款项来自纳税人,而自主汽车行业在国人的印象中已经非常明确,就是需要支持,特别是当下多家自主汽车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质量都和几年前有着较大的不同,这个时候来讲,能够将这块蛋糕培育自主汽车的成长,对于军队的形象树立、对于自主汽车的快速成长都是有利的。
相对来讲,对于自主汽车来讲有两方面的利好,其一是直接带来的市场份额,笔者手头没有军车市场范围的数据资料,不过有一点比较明确的情况是,2010年中国公务车的数量约占10%的份额,军车的份额相较来讲,可能所占据的比例较小,但是随着整个公车改革的深化,政府用车数量的缩减,军车可能成为公务车辆中最大的一个比重,这个份额也是重要的一个市场。
其二,可能军车市场的份额有限,但是相较影响来讲,相对深远的多,并且相对而言,公务部门等于为汽车企业做了一个代言的作用,深层次的影响远远大于市场本身的价值,这些方面也是行业内诸多专家一致呼吁公务用车自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提升整个自主汽车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军队来讲,一方面提升自己亲民的形象,人民军队为人民,如果在同样性能上的车辆选择有所偏颇,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另一个方面,也让军队和政府作为消费者切实了解自主汽车这几年发展的真实情况,特别是特别新能源车辆,从原本的感性认识、理论认识上走到更深层次,加大这种认知有助于对政策,特别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政策的正确认知和执行。
所以,从两个层面来看,这种“军车自主化”,甚至泛化的“公车自主化”来讲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举措。
第二、取消“特权车”才能根治假军牌。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军车牌照开始整顿,原因是媒体发现并报道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事实上笔者认为,无论是军牌车辆还是当下地方流行的小数字车牌惯例是政府用车的情况,都不是简单的一个牌照问题,而是该牌照意味着“享受一种特权”。更多我们解读背后的东西,去梳理其中沉疾,才能标本兼治。
我们不要动辄被媒体发现了问题,就马上去对症给一些药丸,而是从根本上解决,温总、习总都多次提出来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期望这一点很多年了,每届领导都给予我们承诺,让世界更加公平、公正,事实上呢,单纯假冒军车这一样,我们都能体会到不同。
军队对于国家来言,至少对于笔者来言,是非常有感情,在笔者高中的时候,一直有参军的情节,虽然最后考入大学,对于军人的憧憬到现在也未随之消失。当下的社会,提倡牺牲、奉献精神的已经不多,但是对于很多普通军人来讲,在经济如此发达、社会严重浮躁的档口进行着奉献,这值得尊敬。但是对于军队来言,要进行的限制则是如何管制一部分的特权,这部分人对于军队、对于国家的声誉无异于“一条臭鱼弄得满锅腥”了,这点不枉言,还记得前段时间广州的政委掌掴空姐事件?现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不了了之。同样的事情还体现在某旅游景区,西部某团长夫人大骂导游,然后该团长竟然在警察到来时称都是内部人,不要浪费警力了。事实上,军队和国家应该严惩此类人员,给社会、国家、民众树立一种人人平等的风尚。
所以,笔者提倡将“军车牌”治理的方式泛化到约束“公务特权”,我们国家发展的路子曲曲折折,虽历经改革,经济上面去的突出的成绩,但是真正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准,目前还有很多路子要走,政府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革或者深化改革,习总更是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那么习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面就离开对于“公务权利”的约束,这里事实上不仅仅体现了军车的权利,地方政府的权利都影响相应的约束。这个约束不是以现在几项无关痛痒的条例上,而是实实在在的法律。
第三、自主汽车需要担负起更多地军车设计责任。
任何事情都要进行换位思考,当下的自主汽车设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一些产品投放能够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情况。在军车自主化的过程中,也看到了政府和军队对于自主汽车信任,但是问题在这个时候,不得不提出来,军队用车存在很多的特殊情况用车,自主汽车是否准备好为这部分功能的车辆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