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河车网 > 苹果造车,到底要不要拉上一家主机厂?

苹果造车,到底要不要拉上一家主机厂?

2021-01-27 来源:大河车网

从2014年“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到中途被曝大量裁员;从笃定的自己“下场”,到与现代汽车集团合作;从首款产品从今年就能亮相,到2024年才能真正开始生产……“苹果造车”和“苹果汽车”,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不过,在对这些纷乱的“谣言”和“真相”进行梳理之后,我们还是不难发现,这其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能够确定的。

 

 

苹果造车,到底要不要拉上一家主机厂?

 

一家名为《MotorTrend》的杂志,在2016年6月,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你好,你是苹果汽车吗?》。虽然当时文章的重点并不在于苹果是否将造车,而是讨论每家汽车制造商越来越看重“独家”的地位,都想要“由内而外”打造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但文中那段有关“苹果可能会将复杂的制造业务外包出去,并避免美国征税”的预测,还是在当时引发了行业内专家的巨大争议。

 

“苹果永远不会制造自己的汽车。”而在得到了一些“实锤”后的今天,再次翻开这家网站的主页,果然,对于这件事情,他们的态度更肯定了一些。

 

“他看到了埃隆·马斯克在创建特斯拉时遇到的‘制造地狱’,已是一团糟,就更不用说在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路上,必须要投入的资本和人力。截至发稿时,苹果的市值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但即使如此,如果其要拿出50亿-100亿美元进行汽车制造,仍然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部门发来咨询性备忘录。所以苹果一定会选择低风险、高回报的道路。”也因此,他们认为,未来在汽车行业,苹果一定会以tier 1的身份存在,而并非主机厂。

 

  

 

事实上,的确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汽车制造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投资大、利润低、周期长,作为一家全球顶级的科技制造商,苹果实在没有理由花这么大力气,进入一个平均利润率甚至还不到20%的行业之中。

 

“我要提醒大家,当苹果公司进入pc,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市场之前,其竞争对手的利润率也是非常低的。”但很快,市场中又响起了另一种声音,国际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的凯蒂·休伯特便是其中代表之一。“通过垂直整合以及推动sku扩展,Apple有能力让一个低利润行业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我不知道为什么汽车会有所不同。”

 

不过,这一切有个前提,那就是苹果一定要自己造车。“Apple只有在垂直整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这一优势,这意味着他要独立设计组件和产品的每个部分,而与另一家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并不是真正的途径。”所以,休伯特认为,距离苹果真正推出一款能够有着巨大成本优势的产品,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而这刚好与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无论是出于成本因素,还是要构成数据闭环,苹果一定会自己造车。

 

这几年的中国车市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例子,最近的一个便是百度。此前一直声称自己不会造车的百度,在拉拢了多家车企进入自己的生态圈后,却依然决定要从最底层开始亲自造车,这背后的原因正是数据。

 

  

 

什么是数据驱动?借用百度知道中的一个高分回答:“通过采集数据(这里的数据必须满足大、全、细、时),将数据进行组织,形成信息流,在做决策或者产品、运营等优化时,根据不同需求对信息流进行提炼总结,从而在数据的支撑下或者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行动,就是数据驱动。”

 

一句话来说,就是将数据作为生产资料,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到业务经营过程中,并不断做出正向的反馈,促进业务优化提高(来自知乎用户Eric-王琳)。应用到汽车行业,特斯拉已经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从车端采集数据→发回到云端→云端完成算法训练→再推送到车端,循环往复,最终实现算法地不断迭代。

 

要获得这些数据,就必须依托于用户的真实用车场景,而想要从真实场景中拿到数据,苹果就必须在这场造车运动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因为对于那些越来越看中独立研发能力的车企们而言,这些前者想要的东西,同样也是他们非常看重的。

 

相信这些,对于苹果这样一家企业而言,不会不明白。所以他一定会自己造车,至于此次与起亚合作究竟是“百度与吉利”的翻版,还是苹果的一次过度,还需要时间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