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河车网 > W6落地,为什么说开放合作比自研更靠谱?

W6落地,为什么说开放合作比自研更靠谱?

2021-01-28 来源:大河车网

 

进入2021年,新势力造车中,小鹏、蔚来、智己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公司纷纷走上了自研计算平台的路线,并表示要将计算平台算力提升至1000Tops以上。从蔚来发布的计算平台和传感器方案来看,即使是明年,成本和产能依旧受到较大的制约。另外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功耗也必然少不了,400W的保守估计,对于汽车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对于W6车型来说,搭载2 个高清智能摄像头、4 个高清环视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全部为车规级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在 AVP 和其他辅助驾驶系统功能直接进行复用,极大减少了整车的成本。

 

除了传感器配置,威马W6的计算核心硬件是百度提供的自研首款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CU,具备坚实的安全能力,包括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多重安全能力。ACU还具备全面的AI能力,涵盖高精建图和定位、环境感知、规划控制等功能。

 

此外,百度在云端为威马AVP解决方案提供了百万TOPS级别的算力支持,车-云-图融合的模式,是威马与百度率先实现领先的AVP功能量产的关键。有了技术的基础,威马W6在智能化功能上才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百度Apollo从硬件到软件让W6自主泊车实现了易用性和适用性。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中,百度Apollo正在利用确定性更高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OEM客户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加速智能技术上车,避免大家重复造轮子。这一次和威马的合作,就相当于为全行业打了个样。

 

以百度与威马的合作为样本,科技企业与车企之间开放合作打造智能汽车,相比较车企展开全栈自研,在以下三个方面更具备优势:

 

第一,研发成本,汽车行业本就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而且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烧钱”是必经之路。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其成本支出主要表现在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

 

新势力2019年研发支出显示,蔚来、小鹏和理想一年研发支出分别为44亿、20.7和12亿元,而特斯拉在2010~2019年资本开支更是达到了838亿元。这其中自动驾驶研发占据大部分。

 

而从一线自动驾驶公司来看,自动驾驶研发软件技术研发投入在百亿级别以上,这对于后续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新势力造车来说将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第二,时间成本,自动驾驶软件开发的时间成本同样是让人望而却步。理论上从能力建构到产品化输出所需的漫长时间姑且不论,就拿现实来看,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至少6年以上的研发、测试,但大多数公司仍只在单一场景实现了商业落地,面对大众出行场景,依然事故不断。

 

而从国外来看,美国Waymo发布的关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的第一份报告也曾指出,在2019年和2020年的前9个月期间,Waymo自动驾驶汽车共发生了18起撞车事故和29起未遂事故。

 

第三,自动驾驶生态能力,生态能力建设是平台型科技企业的擅长点之一,以百度为例,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构建了从车端智能到路端智能再到云端智能的自动驾驶生态闭环。以威马AVP场景应用为例,百度作为平台方完成了包括商场、停车场运营商等伙伴的生态布局,车企不需要一一对接这些停车场,就能实现AVP的落地,平台赋能加速技术上车。仅这一点,就为车企省去了很多打通生态节点的力气,可以安心将精力放在造好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