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美国的底特律,还是德国的斯图加特,只要生产工厂尚有大批新车因芯片无法正常下线,那里的工人就会处于失去工作的焦虑和危机中。艰难的2021,这是常态。
汽车工业约占全球经济产出的3%,在德国、墨西哥、美国或日韩等汽车制造大国,相关比例要更高。一旦汽车制造业的增速放缓,带来的将是数年时间才能恢复的经济伤疤,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影响还在持续蔓延,部分国家或将被推入经济衰退的深渊。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是丰田、日产和本田的大本营,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短缺直接导致9月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46%。
美国GDP,美国车企,底特律车企,汽车芯片短缺
背后连接的,是个体命运。
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选择提高价格,来减轻芯片供应带来的刺痛,这本质上,是将部分压力转嫁到购车者身上。另一方面,为了维系利润,汽车制造商更愿意将稀缺的芯片向高端车型、或是豪华子品牌倾斜,因为这些产品能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
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入门级新车恰好是大部分购车者的消费刚需,由于库存不足,二手车的价格已经在多个国家持续飞涨。
那些在工厂一线负责入门级产品的工人,也最先感受到无班可上的危机,这影响到他们的薪水福利甚至饭碗。欧宝的德国新车组装厂,此前就发生了工人集体抗议事件,福特也在美国大本营取消了大部分工厂的生产假期,这是该公司历年来给予一线工人的传统福利。
美国GDP,美国车企,底特律车企,汽车芯片短缺
影响还将蔓延到其它领域。
如钢铁和塑料供应商,汽车制造商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客户。再举一个例子,按照往年的数据,半导体产业虽然只给美国GDP贡献了0.3个百分点,但是所影响的(消费电子和汽车等)零部件产业却在美国GDP里占到了12%之多。
根据高盛(GoldmanSachs)的一份最新报告,从理论上讲,芯片危机或将美国2021年的GDP增长砍掉1%左右。
另一边,是引发通胀。受芯片供应的影响,包括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将在今年上涨1到3个百分点,这样导致的结果,极有可能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推高0.1至0.4个百分点。
踩刹车的供应模式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芯片危机,美国经济应该沉浸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喜悦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年初一度预测,今年美国的GDP增长将达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而部分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可能更高。
乐观的预期被泼了盆冷水。
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一闪而过的乌云。就在一周前,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向汽车行业发出呼吁,是时候重新思考一直以来被行业奉为圭臬的“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供应链战略了,该公司还预计,这一轮芯片危机极有可能持续到明年年底。
作为芯片供应商,当下的英飞凌正与多个行业的低产品库存作斗争,其中,又以汽车行业的供应短缺最为明显。
美国GDP,美国车企,底特律车企,汽车芯片短缺
“我们需要一些弹性。”
英飞凌负责人警告说,整个行业应该反思及时交货、并持有大量库存的供应链模式。汽车制造商不应该让上游芯片供应商为其保存大量库存,现阶段的芯片交货时间会长达半年左右,将对芯片制造商是非常高昂的现金流风险。
“是时候踩刹车了。”
这是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的呼吁,在他看来,“just-in-time”的初衷是提高供应链效率和规模经济,正是新冠肺炎或是缺芯这样空前危机的冲击,才凸显出昔日供应链模式的脆弱性。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库存水平一直很低,但是这需要改变。由于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长交货期的项目,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额外的产能,哪怕是为了缓冲这些额外的需求,拥有合理数量的库存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