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河车网 > 车祸惊魂!隐藏式门把手 “失灵”,车门紧闭成夺命枷锁

车祸惊魂!隐藏式门把手 “失灵”,车门紧闭成夺命枷锁

2025-04-02 来源:大河车网

近期,涉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汽车事故,引发了公众对车辆安全的广泛关注。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也使隐藏式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小米 SU7 事故详情​

 

3 月 29 日晚 10 点左右,一辆小米 SU7 在高速行驶时撞上护栏并起火。据知情人透露,车内三名乘客均为准备参加公考的女大学生。事故发生后,车门自动锁死,外界人员无法正常开启,最终三人不幸离世。事发三天后,小米汽车方面既未慰问死者家属,也未给出正式回应。​

 

4 月 1 日,“小米公司发言人” 官方微博发布事故说明,称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 116km/h 的时速持续行驶。随后,因道路施工车道封闭,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相撞,酿成惨剧。从时间线来看,22:27:17,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被激活;22:36:48,NOA 发出脱手预警,提示 “请手握方向盘”;22:44:24,NOA 发出风险提示 “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并发出减速请求,开始自动减速;22:44:25,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工驾驶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22:44:26 至 22:44:28 间,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确认的时速约为 97km/h。​

 

小米 SU7 上市时,其搭载的隐藏式门把手曾作为一大亮点被重点宣传。发布会上提到,该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已申请专利,在极端情况下可实现手动操作,以提高安全性。但事故发生后,网友质疑 SU7 车门在断电后是否无法开启。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回应称,四个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位置均配有应急拉手,采用机械锁设计,即便电池受损也能打开车门。然而,对于车辆碰撞后为何立即发生燃爆,小米官方至今未给出明确解答。​

 

 

问界 M7 事故回顾​

 

4 月 26 日 16 时 34 分左右,又一起悲剧发生。一辆问界 M7 新能源车在山西运城夏县高速行驶时,追尾前方正在进行移动式浇水作业的高速洒水车,导致车辆前机舱起火,车内三人不幸遇难。事发时,洒水车已按规定设置警示装置,司机也曾下车参与救援。​

 

逝者家属称,事发两小时后才接到通知,而此时问界客服打来电话询问的却是 “售后体验”,并非介入救援。家属还表示,事故发生后,汽车安全气囊未弹出,车门也无法打开,其丈夫是被砸窗救出,弟弟和儿子则被困在车内,被火烧了很久。​

 

4 月 28 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回应称,已高度关注此事,交警部门正在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同日,AITO 汽车表示,已第一时间成立专案小组赶赴现场,查看相关数据,具体事故原因将以交警部门通报为准。AITO 汽车还回应称,经了解,事故车辆事发时车速为 115km/h,安全气囊正常弹出,动力电池包特性无异常。事发车型为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采用博世方案。大部分车辆并无自动解锁功能,无论是否为隐藏式门把手,外部施救时往往只能砸车窗。而问界 M7 车主手册显示,车辆在遇到动力电池热失控或系统检测到碰撞等紧急情况时,车门应自动解锁。​

 

5 月 6 日,AITO 汽车发布《关于山西省侯平高速路段交通事故中问界新 M7 Plus 相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解释了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为何未能成功避免碰撞。说明称,事故车辆碰撞发生时车速为 115km/h,超出了自动紧急制动(AEB)的工作范围;车辆起火是由于高速追尾碰撞时,前方车辆尾部突出的梁状坚硬结构瞬间严重侵入事故车辆前机舱及乘员舱,导致前机舱及乘员舱严重损坏,线束瞬间被切断,前机舱被高温部件或线束短路火花引燃,动力电池包未发生自燃;安全气囊正常弹出;碰撞发生后,由于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瞬间被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施救人员只能破窗,通过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打开车门实施营救。​

 

雷克萨斯 LM 车祸

 

 

2022 年 7 月 28 日,广西贵港一台雷克萨斯 LM 撞上隔离墩,车头损毁严重且有黑烟冒出。多位路过司机尝试施救时发现四个车门全部无法打开,最终众人撬开车门、打破车窗救出司机和副驾驶,但后排 1 人被困,腿部被卡,因火势变大救援被迫中止。雷克萨斯说明书显示该车有碰撞后解锁功能,但官方表示根据撞击力度或事故类型,该系统可能不工作。

 

特斯拉起火事故

 

 

2024 年 10 月 10 日,韩国京畿道一辆特斯拉撞到障碍物起火,当地消防队将火扑灭后,发现车内后座一名 30 岁男子已无生命迹象。警方推测司机在撞击后意识清醒,试图逃生但无法打开车门,爬到后座多次尝试开门均未成功,最终被活活烧死。警方邀请专家协助调查特斯拉门锁运作原理,以查清车门无法打开的具体原因。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争议​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备受青睐,因其能够降低风阻,提升车辆外观的简洁性与科技感,受到众多车企和消费者的追捧。然而,这两起事故将隐藏式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隐患暴露无遗。​

 

 

早在 2019 年,美国也曾发生一起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救援困难的事件。麻醉师 Omar Awan 驾驶特斯拉 Model S 发生交通事故,救援人员在试图打开车门时遭遇阻碍,最终车内起火,造成人员伤亡,特斯拉也因此被诉至法庭,成为全球首例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车内人员死亡的案例。​

 

虽然车企在宣传时通常强调,隐藏式门把手内置传感器,在遭受猛烈撞击时会自动弹出并解锁,但从实际事故情况来看,这一功能并非绝对可靠。在事故的极端情况下,如车辆电源短路、传感器故障等,隐藏式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救援难度,也加大了车内人员被困的风险。相比之下,传统机械门把手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检验,其成熟性和稳定性在紧急时刻更具保障。​

 

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安全设计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关注行驶过程中的主动安全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更要确保事故发生后,车内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生。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虽然体现了汽车设计的潮流和前沿性,但在追求美观与科技感的同时,汽车安全绝不能被忽视。如何在科技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是车企及相关行业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两起事故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各方重新审视车辆安全设计的各个环节,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