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拥抱英伟达,同样是当初特斯拉调整自动驾驶发展路径的关键一步。而蔚来ADAM超算平台搭载的也是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小鹏P7目前搭载的则是英伟达Xavier驱动的运算单元。
威马则继续贯彻务实路线。目前,威马主力车型上均采用了基于博世L2方案推出的Living Pilot方案,并已更新至3.0版本,可实现增强型驾驶辅助以及部分场景无人驾驶。虽然与百度深度绑定,听上去远远不如主张自研的那几家好听,但威马W6抢先发布并将于今年量产的AVP,也是其在L4泊取车场景下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自动驾驶发展路径上,造车新势力也各有所志。
不同于小鹏采用相对保守的渐进式发展策略,蔚来、理想、威马采用了跨越式发展路径,通过L2+增强型辅助驾驶的普及让更多用户能够接触并接受无人驾驶,同时将技术成熟的部分在L4级场景逐步释放,实现量变到质变。
而无论走渐进式还是跨越式发展策略,走全栈自研还是深度绑定集成商路线,只要能顺利跑通,就是成功。因为自动驾驶需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方法论。
“钱”力玩家的自动驾驶梦
造车新势力一直让人有种赔本赚吆喝的感觉,自动驾驶更是“钱”力玩家才能进的圈子。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数量仅40家左右,已倒闭的超过6成。“马太效应”下,头部新造车势力的资源聚集效应已经显现,这可以从融资数据中直接看出。
据企查查《近十年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披露融资金额的TOP10新能源汽车品牌现融资总额已超过2300亿元。其中,蔚来披露的融资次数达到13次,总融资额达到了327.8亿元,威马、小鹏、理想也都超过了200亿元。
当然,谁都不会嫌钱多的,魔幻2020下还催生了造车新势力赴美IPO三国杀的局面。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自年初股价暴涨1210%,总市值达765.96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四大车企,排在它前面的是汽车新贵特斯拉和汽车老将本田、大众汽车。
此外,理想在上市潮下股价也暴涨85%,总市值达338.19亿美元;小鹏自上市股价暴涨133%,总市值达258.89亿美元。
而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来说,摆在它们面前的两座大山,一个是刚刚提到的“钱”力,另一个便是交付。蔚来、小鹏、理想、威马这几家之所以有余心也有余力,也正是因为地主家中有余粮,同时自我造血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开始运转。数据显示,2020年,蔚来、理想、小鹏分别交付43728辆、32624辆、27041辆。
此外,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四小龙”之一,威马汽车也交出了年交付22495辆的成绩单。虽然在销量上逊色于美股三兄弟,不过威马在2020年完成的一笔100亿融资却是行业单笔融资额之最。同时,早前有报道称,威马计划于2021年初进行科创板IPO。一旦上市成功,它也将成为科创板“造车新势力第一股”,“钱”景自然不会差。
有了“闲钱”后,持续底层架构搭建,同时在组织和人才上做好储备也成了大家在智能汽车蓄势期的一致选择。
此前蔚来虽然进行了多轮裁员,但在2020年资金链情况得到一定缓解后,蔚来又重启了L4级自动驾驶自研,由助理副总裁任少卿(原Momenta研发总监)负责,直接向创始人、CEO李斌汇报,同时他也是无人驾驶算法团队负责。目前在建的L4级自动驾驶新团队中,就有一部分为任少卿在Momenta的旧部。
与此同时,蔚来新提拔了一位年轻高管——自动驾驶总监章健勇,并设置了自动驾驶团队双AVP。据悉,章健勇是蔚来早期员工,曾在2013年-2014年间在上汽集团负责自动驾驶前期开发工作。
理想也在2020年9月中旬宣布前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及自动驾驶总监王凯加盟,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平台化开发和Li OS实时操作系统等。
随着王凯加盟,理想自动驾驶团队已由60人扩充到300人,兵强马壮。为第三场战役,理想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2020年,对造车新势力和自动驾驶领域都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新势力格局初显,自动驾驶路径日益明确,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而资本、量产能力、团队,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