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进入省部级以上公务车采购名单的“东风”,一汽红旗再度重回国人视线中,第一批建成的9家高规格“红馆”面对私人消费市场开放后,更是赚足了眼球,风头一时无二。
奥迪早年借着“官车”起家,一跃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好的豪华车品牌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所有自主车企,大家争着抢食公车采购这块蛋糕。随着政策东风向自主品牌的倾斜,再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近年来,包括上汽荣威、广汽传祺,乃至最近的一汽红旗、北汽绅宝等国有车企都或多或少争取到了部分政府公务车订单。
与民营车企不同的是,国有车企的自主品牌大多发展较晚。在辛苦争取到公务车订单后,更让他们关心的是,公车示范效应能否在更广阔的私人消费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从合资到自主
“一排奔驰停在一起,是老头子们在搞聚会;一排宝马停在一起,是富二代们在开派对;一排奥迪停在一起,是中国官员们在开会。”这个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段子虽然只是一个笑话,却也可以窥见中国公务车市场长期由合资品牌或进口车把控的事实。
在国外,公车采购首选是其国内自主品牌。且不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这些老牌汽车强国,即便是本土汽车工业发展普通的印度、马来西亚等也都强调政府公务车必须使用自主品牌。
而在中国,不少政府在采购公务车时都会将自主品牌剔除在目录之外,甚至有些官员嫌其“开出去丢脸”。
国有车企旗下的自主品牌汽车起步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国有汽车企业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合资品牌上,美其名曰“市场换技术”。抓住了合资整车的红利,国有车企倒是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却在自主研发上停滞不前。但在政策的呼吁下以及为了挽回集团的面子,推出自主品牌却又显得势在必行。
最常见的应对方式是,买下合资伙伴的旧平台,稍加改装便冠上了“自主品牌”的名号。以红旗为例,第二度复兴推出的红旗HQ3,它几乎是12代丰田皇冠的翻版车型。但在当时几乎全被合资品牌霸占的公务车市场,HQ3在匆匆亮相之后便迅速黯然退场。
另一种被财大气粗的国有车企采用的方法,则是收购国外“没落贵族”,师夷长技以制夷。2004年,上海汽车宣布收购英国罗孚75全部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两年后推出自主品牌荣威,随后进入公务车市场。2009年北汽集团收购萨博汽车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4年后推出绅宝,走的也是同一个路数。
近年来,公务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呼声越来越高,“公车改革”话题在每年“两会”上也必被提及。“国”字头的自主品牌们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对策,并根据政府对公务车的采购要求定制公务车车型。
2012年2月,工信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 (征求意见稿) 》,首次将合资车型排除在外,清一色自主车。尽管目前该修订方案尚未正式出台,但各级政府间的具体行动已然开始。
今年2月,一汽集团首先向所在地吉林省政府交付了13辆红旗H7轿车,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6月发布的一条微博称,“王毅外长公务用车从今天起使用国产红旗轿车”,更是掀起了一波热议。“红旗已经向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交车达千辆”。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汽集团这两年在公务车市场的销量也在提升,数据显示,上海汽车2012年公务车采购销量比2011年增长109%,2013年预期比2012年增长115%。“我们最近刚和全国海关总署签署了150辆荣威W5的采购协议。”上汽乘用车公司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这两年来不少过去更喜欢采购合资品牌的政府都开始考虑上汽品牌了。而在W5之前,荣威750及2012年上市的荣威950,都已得到相关用车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而即便是今年5月才刚上市的“后辈”北汽绅宝,6月便宣布已有100多辆绅宝加入到北京市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行列。
|